沙漠边缘,新城蝶变
——来自十四师二二五团的蹲点报道(上)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军权、郑娅莉 、常丫丫、陈洋、于婷 通讯员谷国文
十四师二二五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里常年饱受风沙袭扰,曾被认为是“种啥啥难活”的地域。
7年前,二二五团职工群众居住条件不好,收入来源单一,出行也不便利。如今,行走在该团各个连队,只见街道宽敞整洁,道路两旁分布着酒店、超市、邮局……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
短短几年,一个团场的风貌发生如此剧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兵团特色小城,这其中奥秘何在?近日,记者深入该团进行蹲点采访。
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团场建设,科学的规划尤为重要。
记者在二二五团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心一楼大厅,看到了该团的城镇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设分布图、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图。城镇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设方面,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教育区等功能区科学分布;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苹果种植区、桃子种植区、粮食和饲草种植区等区域用不同颜色进行了标注。
“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滚动式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二二五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沈勇告诉记者,团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如今,保障性住房、商业街、火车站、医院、学校等项目都已陆续建成使用,团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的生活真是一天一个样。你看那柏油路多平整,买菜购物现在也便利得很嘞,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二二五团胡杨社区居民金超激动地向记者分享这些年肉眼可见的身边变化。
记者了解到,二二五团明确自身定位方向,统筹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布局,不断提升团场聚商聚产能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备受关注的北京援疆项目——拉依苏村长寿康养休闲旅游基地建设“进度条”不断更新:游客接待中心、民宿等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施工接近尾声。
“我们依托林果庄园、羊脂籽米基地、长寿文化及湿地观光等优势资源,总投资2000万元,打造沉浸式‘采摘+观光旅游’一体化农业综合体,预计可带动300人就业。”沈勇说。
聚商聚产,要打造有温度、有吸引力的城镇发展生态,不仅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更在于能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
二二五团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坚持美丽团场、和美连队建设齐步走。
——建设美丽团场。一体推动城镇绿化工程,建成辖区由外至内梯次推进的公益林、生态经济林、生态防护林“三位一体”的生态防护体系和拉依苏水库湿地保护体系,切实推动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实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团场。
——建设和美连队。按照和美示范连队的创建标准,加快打造组织强、产业兴、连队美、群众富的典型样板,推进宜居宜业生活圈建设。
“这里的政策好、机会多,发展空间很大。”二二五团亿民超市负责人罗宇枫告诉记者,“我还不断介绍身边的朋友来二二五团投资兴业呢。”
投资商主动代言,就是对二二五团良好发展环境的最大认可,彰显出二二五团务实举措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产业的繁荣发展,又进一步增强了团场的吸引力,形成“人产城”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发挥市场优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二二五团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但是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面对这一实际,该团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于是,一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的产业变革在二二五团拉开序幕。
“多亏了团场干部,协调援疆资金帮我们修建了阳光晾晒棚。”7月2日,谈起去年配套建设熟制瓜子加工烘干线的经历,昆玉市禾昇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苗感慨道。
由于项目投资较大,该公司的流动资金一度紧张。了解到企业遇到的难题后,团场干部第一时间上门协调解决,“打包”送来个性化利企政策,为其申请了350万元援疆资金,不仅帮助解决了资金问题,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项目建设前期,团场就成立工作专班,协调解决我们关心的用地、用工、原材料供应等问题。”陈建苗说,“项目落地后,团场还是一如既往地为我们做好服务保障。在二二五团,只要企业有需要,总能第一时间获得帮助,这就是我们来这里、扎根这里发展的底气。”
“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就强,发展动力就足。”二二五团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苏复枭表示,团场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理念,狠抓惠企政策执行、服务质量提升,以“小切口”做好营商环境提升“大文章”。
在此基础上,二二五团精准施策,不断改进项目考察、洽谈签约、落地流程等方案,迅速打开了招商引资新局面。2024年以来,通过团场领导带头、部门主动对接、小分队常态化招商,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1个,完成实物投资量1.26亿元。
眼下,又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新项目在二二五团如火如荼推进实施:花枣茶加工厂项目正在调试安装设备,预计年产1000吨红枣切片;苹果果脯生产线项目正在购置生产机器设备;昆玉市积福林木业有限公司木材加工设备正陆续进场……
项目落地,关键看成效。
“我们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企业各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并按照属地或行业性质为重点项目逐一配备‘项目管家’,统筹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全力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苏复枭介绍。
记者了解到,二二五团成立工作专班,坚持“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团领导包联”工作机制,对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按照分类确定专班负责人和责任部门,积极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二二五团还充分利用自身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通过推广生态种植、乡村旅游等项目,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职工群众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发展特色农业,一颗苹果串起一条产业链
近日,在二二五团各连队苹果种植基地,种植户们分工协作,忙着修枝、浇灌、冲洗,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在5年前种植面积只有区区几百亩。
“那时候,产值不高,一年仅有几十万元,职工的种植积极性就更不高了。”沈勇向记者介绍,现如今,该团苹果种植面积近8000亩,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这一变化背后,是二二五团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0年以来,二二五团大力发展苹果、葡萄、桃子、西梅、羊脂籽米五类特色种植业。值得一提的是,团场对苹果种植的支持力度很大,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稳基地、提质量、延链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强关键环节政策扶持、建立技术包抓工作机制、加大产后链条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健全完善一整套覆盖“育、种、产、销”全链条的扶持体系,让产业发展底气十足。
针对职工群众“不敢种、不会种”的问题,二二五团引进宝鸡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指导。“以前种果树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手把手教,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都有标准流程。”一连种植户艾沙·阿布都里木说。
“新技术好!不仅解决了苹果生长关键期缺水问题,苹果品质好了,而且大大提高了产量,调动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一连“两委”成员方威强说。
2021年,借力兵团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该团重点推进标准化育苗基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精深加工生产线的建设。两年间,全团共建成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个,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示范带动建设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厂,有力推动了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跃升。
“从优势产业到富民产业,从丰产到增收,销售才是关键变量。团场立足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助推苹果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团场、走向全国。”沈勇说。2023年,二二五团注册了“拉依苏长寿村”区域公共品牌,并拓展直播带货销售渠道,苹果销售均价和复购率均大幅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田间到加工,再到市场,二二五团苹果产业链条正不断延伸。
二二五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工作人员买力坎木·买吐送表示,苹果产业壮大之路揭示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密码:发展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从政策扶持到产业升级,从品牌打造到增收致富,二二五团通过“种好一颗果、做全一条链、富裕一方人”,探索出了一条沙漠农业现代化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