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66亿元援疆资金如何开启沙漠团场“蝶变”之路

来源:胡杨网时间:2025-07-06 22:18:50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杨波

3.66亿元援疆资金如何开启沙漠团场“蝶变”之路

胡杨网李萍

七年前,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十四师二二五团玉泉镇,还被认为是“种啥啥难活”的“沙窝窝”。土路颠簸,出门一身灰;产业单一,收入来源愁。而七年后的今天,宽敞的柏油路纵横交错,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一座功能完善、生机勃勃的戈壁新城已然崛起。

如今的二二五团玉泉镇,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绿植乔灌错落有致,柏油路面干净整洁。  陈阳阳 摄.jpg

如今的二二五团玉泉镇,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绿植乔灌错落有致,柏油路面干净整洁。陈阳阳 摄

这场深刻“蝶变”的背后,一把来自北京的“金钥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援疆指挥部的领导赴 二二五团调研。二二五团供图.jpg

北京援疆指挥部的领导赴二二五团调研。二二五团供图

自2019年7月北京经开区对口支援二二五团以来,23个项目、3.66亿元援疆资金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为这片沉寂的土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开启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个家庭的变迁:从“哭着想回家”到“幸福安了家”

“刚嫁过来的时候,路是土的,电也不稳,好几次都哭着想回家!”回忆起2011年初到二二五团四连的日子,居民艾西罕·买提卡司木百感交集。如今,站在自家种满花草的小院里,看着客厅里的真皮沙发和新买的小汽车,她笑靥如花:“现在变化太大了!路修好了,水用上了滴灌,团里还组织免费的技术培训。靠着学到的技术和勤劳,我们家一年能挣10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二二五团职工群众正在团医院接受各类康复治疗活动。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摄 (7).jpg

二二五团职工群众正在团医院接受各类康复治疗活动。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 摄

艾西罕一家的幸福变迁,是北京援疆资金精准滴灌民生“沃土”的生动缩影。援疆资金不仅铺就了平坦的道路,更建起了1512套保障性住房,让群众住有所居;援建的团场医院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让地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累计接收地方学生415名,年均服务地方就医群众超千人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改善,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一条产业链的重塑: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引擎

如果说民生改善是“蝶变”的温暖底色,那么产业振兴则是“蝶变”的核心引擎。北京援疆深谙“输血”不如“造血”的道理,从顶层设计入手,帮助二二五团编制完成《二二五团产业发展规划》和《拉依苏湿地总体规划》,为团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7月2日,第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内的“米奇拉”苹果如拳头大小,到8月上旬,它们就能成熟上市,该苹果园由北京援疆资金援建。李萍 摄.jpg

通过北京援疆资金建设的苹果园 李萍 摄

援疆资金不仅扶持企业,更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昆玉市禾昇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建苗对此深有体会,公司曾因建设烘干线资金紧张,是350万元援疆资金的及时注入,给了他扎根发展的底气。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援建的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近0.7万亩,丰产后亩均产值超1.5万元;援建的保鲜冷库,已累计为团场仓储葡萄、苹果等农产品5000余吨,解决了丰产后的“保鲜难”问题;援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则让特色林果就地增值。

更重要的是,北京援疆带来了技术和理念的深刻变革。通过援建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引进的“MC703”玉米品种,创造了亩产1160公斤的南疆夏播玉米高产纪录;推动“羊脂籽米”生产基地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成为南疆首家“京东农场”;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共建“中央厨房”,推广微生物菌肥技术,提升林果品质。

为了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北京援疆不遗余力地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与尚亦城、京东、中国邮政等平台合作,400余吨“羊脂籽米”进京销售,红枣借助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同时,在北京经开区设立“拉依苏(北京)品牌运营中心”,并委托北京谱尼测试集团对水源、土壤进行科学检测,为“拉依苏”这个金字招牌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背书。

一座新城的崛起:从“基础薄弱”到“文旅高地”

走进二二五团团部,一座崭新的“三馆合一”(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投资3000万元、由北京援疆资金支持建设的文化新地标,将成为滋养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不远处,援建的农贸市场早已人声鼎沸,50余家商铺和70多个流动摊位,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

二二五团中学六一文艺汇演 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摄.jpg

二二五团中学六一文艺汇演 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 摄

着眼于长远,北京经开区在“十四五”中期调整中,再次投入2000万元援疆资金,启动了“拉依苏世界长寿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废弃的旧小学将被改造为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5公里的旅游步道将串联起湿地、胡杨、长寿村等人文自然景观。项目建成后,将“拉依苏”这张世界级的康养名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鱼知水恩,路致远方。3.66亿元,这不仅是一个数字,还是一份份高屋建瓴的规划,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是一项项破纪录的技术,更是一个个家庭幸福的笑脸。在一把来自北京的“金钥匙”开启下,二二五团正以“人产城”融合发展的蓬勃之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