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发展·团场行丨科技“金钥匙”,如何开启田野新未来?
——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蹲点见闻
兵团媒体联合采访组
7月2日,在图木舒克市丛原谷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蛋鸡养殖基地,80余万羽蛋鸡在智能化鸡舍里啄食,一枚枚新鲜的鸡蛋通过自动传送带完成分拣打包。这座配备有15栋标准化鸡舍、4栋智能育雏舍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已成为兵团规模最大的蛋鸡生产基地。
从传统农业升级发展为现代产业,如何用科技“金钥匙”开启田野新未来?近日,记者深入三师图木舒克市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和科研单位一探究竟。
人才下沉,激活发展“智力引擎”
“胡老师,您快帮我看看,我家棉花叶片发黄,是不是又遭了虫害?”6月28日一大早,三师四十五团二十四连职工李四三拽着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彭小峰的胳膊就往自家棉田里跑。
蹲在齐腰高的棉株间,彭小峰拨开叶片仔细观察,又用手指捏起土壤揉搓片刻,很快给出诊断结果和应对方案。作为科技特派员,这样的田间“急诊”,彭小峰每月要处理十多起。
如何将专业的农业技术精准送到每一位职工群众手中?怎样才能让科技真正在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组建了一支由100余名专业人才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这些“田秀才”“土专家”组成7支专业服务小队,活跃在9个团场的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送去科技“及时雨”。
“过去种棉靠经验,现在种棉靠科技。”李四三深有感触地说。科技特派员们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示范,帮助职工群众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科学管理的转变,让科技真正成为丰产增收的“金钥匙”。
在服务方式上,由科技特派员担纲的多维度科技服务体系已覆盖师市各个团场连队。7支专业团队各司其职,通过创建科技示范田、召开现场培训会、开展兵地联动服务活动等方式,将先进农业技术辐射到农业生产一线。
在四十五团科技示范田里,采用“一膜三行”种植模式,以及科学施肥、化控、预防病虫害等技术,棉株高度均匀、结铃多,与其他棉田形成鲜明对比,成为种植户争相对照学习的“样板田”。
“有科技特派员给我们作技术指导,棉花单产提高了不少。”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尔玛乡恰斯村棉花种植户艾克拜尔·麦麦提说。
如今,三师图木舒克市各团场都建起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1场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50多名。不仅如此,该师市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持续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技术革新,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眼下,三师图木舒克市林果进入生长旺季。记者来到三师四十九团十八连枣园,看见红枣种植户陈洪手持修枝剪,正仔细修剪着树枝。
“以前在盐碱地上种枣,成本高、产量低,现在可大不一样了,用上新技术,单产上去了,水费、肥料都省了不少。”陈洪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曾经,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土壤盐碱化严重,水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低,传统种植方式导致农产品产量低、质量差,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该师市一班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3年,我们研发的红枣地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及暗管排盐改造项目落地后,建起了光伏提水、咸水淡化、蓄水防蒸发、枣树地下滴灌和智能控制‘五位一体’的科研实验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院士团队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裴胜钊介绍,“这套系统有效降低了土壤盐碱度,开辟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新路径。”
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聚焦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推进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在提升棉花质量、做强林果产业、做大畜牧业、推进种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不断摸索,并逐渐形成了适应自身区域特点的科研优势。
今年,三师图木舒克市成功落地“蛋白含量60%棉籽粕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发”“水泥生产中棉花秸秆替代燃煤关键技术研发”“三师特色中药材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1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品牌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三师图木舒克市已涌现出图木舒克冬枣、唐王古瓜、五十四团油莎豆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截至2024年底,该师市共获批3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农产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该师市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在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晨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高效作业,将棉籽转化为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
这是一家专注于棉籽精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4年收购加工棉籽130多万吨,实现棉籽加工产值45亿元。“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籽加工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新介绍,“我们全力推动当地从传统棉花种植向棉籽精深加工转型,以此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效益,将棉花副产物充分转化为高价值产品。”
在技术创新领域,晨光生物科技公司不断突破“天花板”。在“棉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中,该公司科研团队成功破解棉籽综合加工过程中油脂酸价波动、蛋白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难题,使棉籽资源综合利用率跃升至94%以上。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08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82项,引领棉籽加工产业迈向新高度。
产业升级之路并非坦途。面对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瓶颈等挑战,三师图木舒克市主动作为,于2023年启动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该师市累计投入科研经费6820万元,重点支持经济建设与民生发展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荣获3项兵团科技进步奖,培育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师图木舒克市科技局副局长李有文介绍,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加速形成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为师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盛明、常丫丫、邵明辉 当代兵团杂志社记者张瑞萌 胡杨网记者唐媛媛 通讯员许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