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力聚添锦绣 丝路雄关展新姿
——河北省对口支援二师铁门关市走笔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贝
借助援疆资金等资源建成的二师二十一团八连彩虹步道(资料图片)。这个连队凭借毗邻开都河的地理优势,成为二师铁门关市乡村振兴示范连队之一。近年来,河北省以干部人才为桥梁,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民生福祉为根本,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推进对口支援二师铁门关市工作,在产业振兴、医疗普惠、教育提质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白克斌 摄
投入援疆资金5.2亿元,实施援疆项目83个;选派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120名、小组团援疆237人次,赴二师铁门关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推动二师铁门关市391所中小学学校与河北省454所学校建立结对互助关系,有效提升两地办学质量……
近年来,河北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推进对口支援二师铁门关市工作,在产业振兴、医疗普惠、教育提质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让冀兵情谊在戈壁绿洲上绽放新光彩。
一
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援疆小组团为河北振国塑料包装公司办理施工许可证(资料图片)。这支仅有5人的产业援疆小组团将河北省“拿地即开工”模式成功运用于铁门关经开区,将相关审批事项时限压缩21天,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成为推动铁门关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叶云清 摄
河北振国塑料包装项目创造4天拿下四证的“铁门关速度”;新疆九色鹿高端针织纱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拿证、当年升规”。
在二师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速度”被赋予了全新内涵。这背后,是一支来自河北省的5人产业援疆小组团的创新实践。2023年,第十批河北省援疆干部来到二师铁门关市,对全功能服务和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起“1+2+2+N”的工作体系,使组团式产业援疆取得了丰硕成果。
铁门关市新恒立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隅(摄于7月8日)。该公司拥有20万锭的产能规模,是河北省产业援疆重点项目之一,生产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严生金 摄
同时,小组团建立了不设地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将落地经开区的援疆项目纳入虚拟产业园管理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招商、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全周期服务。
河北省援建的二师二十五团农贸市场(资料图片)。该项目投入援疆资金560万元,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尹瑛 摄
此外,产业援疆小组团成员被安排在关键部门和岗位,确保项目建设各环节均有援疆干部跟办、帮办,聚力打造“冀式”全链条服务金字招牌,推动招商引资由“拼政策”向“拼服务”转变。两年间,小组团已引进14个项目落地,涵盖纺织、装备制造、化工、云计算等产业,总投资16.5亿元,为二师铁门关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
7月8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援疆医生秦延军(右)带领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内科医生进行“临床教学查房”。河北省注重发挥医疗援疆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推动从“输血”支援向“造血”育人转变。姬安妮 摄
“首例复杂髋关节置换、首例血管内超声、首例急诊介入治疗、10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7月8日,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河北省援疆专家刘建宁向记者细数医院发生的变化。从“十几年未做一台手术”的团场医院,蝶变为占地128亩、拥有13间高标准手术室的区域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铁门关市人民医院仅用了6年时间。
2019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全面托管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托管期为12年。自此,河北省委组织部委派援疆专家团4批次44名医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共选派5批94人次骨干医生,柔性援疆3批次6名医生,到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支援。同时,河北省8家省级三甲医院的30多名专家为其提供线上诊疗指导与远程会诊。目前,铁门关市人民医院能够诊治的病种从十几种增至380多种,年门诊急诊量达6万余人次。
硬件升级是基础,技术攻坚和人才培养才是关键。河北省在医疗援疆中注重发挥托管团队及援疆专家“传帮带”作用,推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目前,本地医生手术能力显著提升,已能独立完成急诊开放骨折、腹腔镜等手术,月手术量从几十台增至百余台。同时,在援疆专家帮助下,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立项科研课题20个,培养科研人才20余人,实现了从技术输入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与此同时,更深远的人才布局也已展开——河北医科大学启动定向培养计划,5年内将为二师铁门关市培养150名定向本科生,现已招收62人。
三
7月4日,在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实训室,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援疆教师王小明(中)为学生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近年来,河北省以“输血+造血”双轨并行为核心,通过制度化的托管模式、精准化的师资培养和全域化的资源共享,助推受援地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嘉成 摄
“在种子育苗期开始采用潮汐苗床,能让种子更精准吸收水分并节约水资源。”7月7日,走进二师铁门关市华山二中耕读实践基地温室大棚,菠萝造型的立体种植塔上鲜花绽放,科学老师谢玲正指导学生在潮汐苗床边点种育苗。
该基地由河北省投入500万元资金援建。近两年,河北省与二师铁门关市共同努力,共争取教育项目资金9.13亿元,持续改善当地办学条件,有效提升办学质量。
在二师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车间,教师王小明手把手指导学生拆解发动机。这位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全国模范教师已是三度援疆,他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职教理念,还推动冀兵两地7所院校结对共建,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河北省“组团式”教育援疆通过制度化的托管模式、精准化的师资培养和全域化的资源共享,显著提升了受援地教育质量,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目前,河北省教育援疆已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帮扶网络。河北省30余所高校与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签订帮扶协议,百余名高层次人才弥补了二师铁门关市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足,为师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