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师社保中心:“小事”里的民生温度
朱美香
“我的工龄补齐了,你帮我省去了跑市区的辛苦,谢谢小伙子!”近日,八师一五〇团职工周海涛拿着补费凭证,对一五〇团社保所工作人员桑龙宝连声道谢。这温暖的一幕,是八师社保系统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写照。
7月11日,周海涛到一五〇团社保所办理退休,他参加工作的时间是1991年2月,但缴费从3月开始,2月的养老保险没缴,得补缴才能算工龄。桑龙宝当即联系团场社事办调取人事档案,确认符合补费条件后说:“这业务办得快,绝不影响您领退休金。”
到了补缴费用的环节,周海涛又犯了愁:“我这手机玩不转,去市区税务局又太远。”桑龙宝拿起自己的手机,点开“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熟练操作起来,很快帮他完成了补费。从发现问题到办结,全程只用了2天。
同样暖心的故事,也发生在参保人李卫身上。6月底的一天,在乌鲁木齐参保的李卫专程来到一五〇团社保所:“我以前在这儿当过职工,那段工龄能算吗?会不会影响退休?”工作人员万佳笑着递上一杯水:“您别急,把情况慢慢说,我们帮您查。”
万佳仔细核对李卫的原始档案,又联系团社事办核实工龄,发现“1990年9月至1997年3月可以补费”。李卫还是不放心:“资料能行吗?补了算数不?”万佳耐心解释:“您的调资表等档案齐全,肯定算数!”
办理中,万佳全程陪同,用通俗的话讲解政策,还教李卫在电子税务局缴费、办理转移手续。当补费到账,李卫松了口气:“太感谢你们了,这下我终于能安心养老了!”
这两起案例,折射出八师社保系统“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办”的服务理念。近年来,他们聚焦退休待遇认定、工龄补缴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推出系列便民举措:建立“档案电子化+快速核查”机制,让参保人少跑腿;推行“手把手教操作”服务,解决老年人手机操作难题;跨部门联动核实工龄,为参保人打通政策壁垒。
“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我们的成绩单。”从补费1个月到补费79个月,业务有差异,服务无差别。八师社保中心用专业与耐心,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在每一件“小事”中感受到贴心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