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一家亲”绘就生态画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实习生张馨睿 通讯员杨晨
“这些天气温高,水供上了,树苗才能长得快!”7月13日,石河子“一家亲”志愿者协会会长吐尔逊・阿比孜站在石河子市北阳山上,擦去额头的汗珠,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林地笑意盈盈。他正带领协会志愿者们忙着给树苗浇水、除草,精心管护着这片倾注了大家心血的林地。从荒山秃岭到绿树成片,这已经是他们在这里义务植树的第7个年头。
吐尔逊・阿比孜自小在石河子长大,春天的狂风、光秃秃的北阳山是他儿时最深的记忆。“要是山上都长满绿树该多好!”这个念头在他心里埋藏多年。2018年,在他的倡议下,石河子“一家亲”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发起了“荒山造绿”公益活动。
起初,有人觉得吐尔逊・阿比孜异想天开,有人笑他闲来无事,但他不为所动。此后的北阳山,人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背着树苗、扛着铁锹、提着水桶上山,而后弯腰挖土、扶苗栽种、填土夯实、浇水定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近这高温天,太阳跟火球似的,一想到坡上的树苗可能‘渴’得打蔫,我们在家里就坐不住了,赶紧拎着工具上山来看看。”吐尔逊・阿比孜向记者解释道。
北阳山上,路西的沙枣树郁郁葱葱;路东的大叶榆树叶子发黄卷曲,有些蔫了。志愿者们迅速分工:持镰刀割除林床里的骆驼刺,俯身拔除杂草,握铁锹填埋鼠洞,在树根处打起围梗——为浇水做好准备。
不多时,汽车发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透过沙枣林缝隙,第一辆水车缓缓驶来。车刚停稳,志愿者张迪便快步上前协助驾驶员接好水管,拧开阀门,清水顺着树根汩汩流淌,浸润着干涸的土壤。
“每次得浇四五车水,今天估计要5车。单买1车500元,4车以上按360元优惠价算。”志愿者张迪一边控制水流一边介绍,“这些水都是志愿者集资买的,得顺着树根浇,一滴都不能浪费。”
石河子“一家亲”志愿者协会于2018年3月成立以来,50余位各族志愿者拧成一股绳,常年奔忙在扶贫帮困、无偿献血、荒山造绿的第一线。
七年寒来暑往,他们让荒山焕新颜——2000米长的绿化带里,沙枣、榆树、桑葚、梭梭、红柳等树木舒展枝叶,一派葱茏。“我要继续种树,直到种不动为止。”看着眼前的变化,吐尔逊・阿比孜感慨万千。
临近中午,烈日当空,汗水顺着志愿者们的额头滑落,滴进脚下的土地。而“喝”足水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轻声致谢。忙碌一上午的志愿者们聚到一起,拿出自带的烤包子、馕、西瓜,倒上醇香的奶茶,望着不远处的沙枣林,畅谈未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吐尔逊・阿比孜语气坚定,“今年秋天计划再种1000株沙枣树、500株梭梭苗。再坚持十来年,这座荒山一定能披上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