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放下手机,你会做什么?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7-19 09:05:56 作者: 编辑:冀翔 责任编辑:许灏

放下手机,你会做什么?

编者按

通讯社交、娱乐学习、记录生活、移动支付、电子钥匙……手机以其无与伦比的便利性,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多数人来说,手机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关掉手机,几乎与它形影不离,但同时也被它消耗了太多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了自身健康和亲子关系。那么,如何避免成为“手机奴”?空闲时间,不看手机,你会做什么?

今日,就以上话题,让我们一起走近不同年龄段的兵团人,听听他们怎么说,敬请关注。

“70后”

尽情享受骑行乐趣

张建军 口述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整理

7月16日,张建军在独库公路上骑行。李彬 提供

我叫张建军,于1973年10月出生,是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水热产业供热分公司城北营业所的一名工人。

我家住在八师石河子市老街街道六小区。

7月14日是星期一,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回到家,换上骑行服,戴上骑行帽、护目镜、手套,推出自行车,开始踏上骑行之旅……今天,我的骑行目的地是玛纳斯葡萄酒公园,全程大约有16公里。

从小区出发,我沿西一路向南骑行到天山路,再一路向东,途经石玛大桥,经过一片生机盎然的葡萄园就到了玛纳斯县。这条路上有人行道,路灯的照明条件比较好,傍晚骑行时,是骑友的最佳选择线路之一。

正常情况下,我从所住小区骑行到玛纳斯葡萄酒公园来回一般用1个小时。然而,今天晚上,我带着朋友和他上小学的儿子一起骑行,因要兼顾小朋友的骑行速度,所以单程就用了1个小时。

玛纳斯葡萄酒公园旁有个夜市。我们三人骑行到夜市,点了一份椒麻鸡,几串烤肉,又要了几瓶啤酒。

夜风习习,我们喝着啤酒,吃着烤肉,享受美好的生活。

我是2019年春天喜欢上骑行的。

我刚工作时,上的是“四班三倒”,因作息不规律,时间久了就开始失眠。睡不着的时候,我就玩手机,时间长了,加上年龄大了,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体重下降至50多公斤,精神萎靡不振。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于2019年3月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启了用“两轮”丈量大地的生活。

刚开始,我每天早晚都要骑行。每天早上7时30分,我从所住小区出发,骑行至玛河汽田,来回将近30公里,大约用1个小时。

那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我骑行至昌吉市三工镇。那是我第一次骑那么远的路程,单程用了将近8个小时。后来,随着骑行水平的提高,我与骑行团队一起,先后前往克拉玛依市、六师五家渠市和十二师等地,欣赏山水之美。

在骑行的路上,我沐浴着阳光,风从耳畔吹过,闻着花香,看着美景,一路上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健康。

独库公路被骑友评为“亚洲十大经典骑行线路”。2021年,利用休假,我与骑友们一起踏上了长达561公里的独库公路。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戈壁、草原、森林、雪山、瀑布、云海……后经S101线回到石河子,途中的美景令人陶醉。那一趟全程1700公里的路程,车轮每转动一圈,便如掀开一页壮美的画卷,我们激动不已,都为生在新疆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

从2022年起,我开始带队骑行独库公路。因队员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大小不同,身体素质也各不相同,因此,这十分考验我这名领队的水平。每次骑行前,我都做足了功课,让骑友们一路尽情领略独库公路“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魅力,也让他们对大美新疆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放下手机,在加入骑行队伍的6年时间里,我的身体素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不再失眠,体重增加了10公斤,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年轻,性格也开朗起来,干起工作来更有热情。其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骑友,我们一起分享骑行经验,尽享骑行乐趣!

“80后”

做一道满屋飘香的红烧排骨

蒲子璇

7月14日,蒲子璇(左)和儿子一起包饺子。冯欢 提供

我总以为,自己是位称职的妈妈。

每天清晨,我都会准时做好早餐,送两个孩子去上学;下班后,尽管身体疲惫,仍会检查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学校里发生的事。然而,有一天,今年11岁的女儿在饭桌上突然放下筷子,生气地看着我说:“妈妈,你能不能别看手机了啊?”

我愣住了。今年8岁的儿子也小声附和:“对呀,您听得一点也不认真……”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的陪伴里掺杂了很多“水分”。我在他们身边,可眼睛却总盯着屏幕——回消息、“刷短视频”、看菜谱,甚至是机械地滑动页面,没有用心关注他们。

我决定改变。

一天早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刷手机”,而是早早起床,翻出了那本落灰的食谱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我做过的拿手家常菜。其中,有一道红烧排骨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排骨咸香入味,还带着淡淡的陈皮清香。

“妈妈今天教你们做红烧排骨,好不好?”我冲进孩子的房间说。女儿眼睛一亮,儿子则欢呼着跳下床:“我要帮忙!”

厨房里很快热闹起来。女儿负责洗排骨,小手在水流下翻动,像在玩一场游戏;儿子用小手剥蒜,笨拙却专注。我把珍藏的陈皮拿出来,告诉他们:“这是‘法宝’,炖煮的时候放些陈皮,排骨会有果香味。”儿子凑近闻了闻,说:“像橘子糖!”

油锅热了,我把冰糖放进锅里,待冰糖融化后,焦糖色的泡泡“咕嘟咕嘟”冒出来。女儿紧张地问道:“妈妈,会不会煳啊?”我笑着摇头,把排骨倒进去,“滋啦”一声,香气瞬间扑鼻而来。儿子兴奋地拍手道:“好香啊,肯定很好吃!”

炖煮的时候,我们坐在餐桌旁聊天。女儿说起班里的趣事,以前,我只会敷衍地“嗯”两声,眼睛仍盯着手机;现在,我会用心地听她讲述。

当红烧排骨被端上桌时,两个孩子快速用筷子夹了起来。女儿咬了一口,眼睛弯成月牙状,说:“妈妈,您做得太好吃了!”儿子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附和:“咱们明天还要做这道菜!”

红烧排骨的香气飘满了屋子,而比这更“香的”是我们的笑声。原来,幸福不在手机里,而藏在我们放下“屏幕”后那些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我忽然明白,原来放下手机后,亲子时光那么美好,家长和子女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我们一起揉面团、包饺子,在阳台上种香葱,翻出旧相册讲孩子小时候的糗事,甚至只坐在沙发上,听孩子叽叽喳喳地说些毫无逻辑却充满童趣的话。

现在的我,仍然会看手机,但不再让它占据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我开始专注“当下”——与孩子同频分享每刻的快乐,体验生活的美好。

“90后”

“瑜”悦身心 魅力“伽”人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雷蕾

7月15日,雷蕾在家中练习瑜伽。沙永超 提供

我有两个孩子,大一点的尚未入学,小一点的刚学会走路。因此,我下班后基本上都围着他们转。我羡慕其他人拥有的休闲时光——与好友小聚、看一本小说、跟团去徒步,心中满是向往。除了工作,我的时间几乎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和日常家务中,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干各种家务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当孩子们进入梦乡,收拾好散落在家里各处的玩具,属于我的独处时光才悄然开启。

换上舒适的衣物,穿上拖鞋来到客厅,打开电视选好瑜伽课程,铺开垫子,一场与自己的“约会”就此开始。暖黄色的灯光洒在垫子上,仿佛为这场“约会”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我所有的疲惫似乎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最初接触瑜伽,是因长期低头看手机,颈部有不适感。同事建议我尝试做一些放松身体的动作,我便从网上找到了瑜伽入门教程。我第一次练习猫牛式瑜伽动作时,膝盖轻触地板,后背虽有些紧绷,但跟着口令呼吸的瞬间,却感受到了身体“苏醒的信号”。

坚持练习瑜伽半个月后,我摸索到了“门道”。我无须再紧盯屏幕,凭着记忆便能流畅地完成整套动作。我钟爱婴儿式瑜伽动作:跪坐在垫子上,上身前俯,额头轻贴地面,手臂自然前伸。此时,我舒展腰身,心情变得愉悦,所有烦恼仿佛顺着指尖“融入地面”。小憩片刻后,我只觉身体轻盈、心情舒畅。短暂的休憩,像是给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使我疲惫的身体得以“喘息”。

最近一次去医院体检,医生说我颈椎的状况较去年有明显改善。以前,我总觉得肢体沉重;现在,我早上拖地,感觉脚步都变得轻快了。一天晚上,练完瑜伽后,我站在窗边,皎洁的月光映入眼帘。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身体与自然的“连接”,这种感觉是手机屏幕无法给予的。

如今,手机依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不再让它消耗我过多的精力。有时,练完瑜伽,我发现用手机回复消息都变得快速了。闺蜜与我视频时,她凝望我许久,笑着说我的黑眼圈不见了,肤色也明显好看了。这些细微的变化,像是生活给予我的奖励,让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窗外下着小雨,做完最后一个动作,我静静地躺在垫子上聆听雨声,忽然觉得这一小时既漫长又短暂:漫长在每一次深呼吸、每一个舒展的动作里,短暂在那些曾被手机“碎片化”的时光里,如今都化作我踩在垫子上的“充盈”。雨声像是大自然的伴奏曲,与我的呼吸声融为一体,让这独处的时光变得更加宁静而美好。

原来,在忙碌的生活里,我也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而瑜伽便是照亮这片天地的暖阳。它不仅让我的身体变得轻盈,更让我的心灵找到了“栖息的港湾”。

从被工作、孩子与家务活填满的日常到瑜伽垫上的专注呼吸,生活的“褶皱”正缓缓舒展。我曾经向往的那些休闲时光,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融入”我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10后”

执着追逐“飞行梦”

张钰晨 口述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嘉成 通讯员 陈博 整理

7月14日,张钰晨(右)和同学一起制作航模。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嘉成 摄

我叫张钰晨,今年13岁,是二师华山中学的一名学生。

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方便联系我,给我买了一部手机。平时,我会用手机点外卖、看短视频等,大量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玩手机上。今年的暑假,我不想频繁地“刷手机”并沉迷其中,打算放下手机,“泡”在家里的“航模工作室”。

与航模的缘分,要从我一年级加入学校航模社团说起。小时候,我跟着爸爸妈妈坐飞机出行,透过舷窗看云朵在机翼下飘动,我很好奇:这个“铁家伙”为什么能飞上天?我加入社团后,老师带着我们认识螺旋桨、遥控器和电池组,逐渐明白那些难懂的飞行原理。从最初对着图纸发呆到能独立组装简单机型,航模成了我课余生活最亲密的伙伴。

回想起去年夏天的北京之行,至今让我心跳加速。2024年,我代表学校参加“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比赛分笔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赛前一个多月,我每天放学后都“泡”在社团活动室:反复练习飞机起降操作,把每架飞机的续航时间、抗风性能记在笔记本上;晚上回家还不停“刷题”,连吃饭时都在背航空术语。

当我走进北京的赛场,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带着各式各样的航模器材涌入大厅,手心瞬间冒出冷汗。轮到我操作时,握着遥控器的手微微发抖。我想起无数次在操场上试飞的场景,深吸一口气,精准完成了悬停、绕标、定点降落等动作。最终,我获得二等奖。那本获奖证书现在还摆在我的书桌前,提醒着我:别沉迷玩手机,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意义的事上,努力追逐梦想。

不看手机的时候,我会集中精力实施“科研项目”——组装航模飞机。操作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并不顺利。刚开始组装时,我信心满满地按照图纸拼接飞机零件,可第一次试飞就出了问题,飞机总是往右侧偏航,像个调皮的孩子不听指挥。我把飞机零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检查了电池电量、螺旋桨角度,折腾了两天还是没找到原因。直到某天傍晚,我蹲在地上逐一测试电子元件,才发现原因竟然只是信号接收器接触不良。当修复后的飞机平稳升空的那一刻,我比获奖时还开心,成就感油然而生。

最近几天,我面临的新挑战是为飞机加装起落架。之前的飞机没有起落架,每次降落都像是“硬着陆”,机身零件总被磕坏。我翻看机械原理笔记,用雪糕棒、细铁丝和海绵自制了简易起落架,试飞3次后终于成功了:飞机着陆时不再“哐当”一声砸在地上,而是稳稳地滑行一段后停下。

暑假还没结束,我不会停下制作航模的脚步。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给飞机加装摄像头,让它能拍下高空视角的校园风景。谁说小孩子离不开手机?谁说小孩子的梦想遥不可及?至少在我的“航模工作室”里,你看不到手机的身影,而每一颗螺丝钉,每一次试飞,都在让我的“飞行梦”变得触手可及。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