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字号遇见“游”字号
朱丹丹
当沙漠戈壁成为游人青睐的打卡地,当军垦故事走进沉浸式剧场,当传统农具与现代旅游设施在团场相遇……在兵团,文旅融合正以稳健的步伐,在天山南北铺展开一幅兼具红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壮美画卷。
兵团的文旅融合,首要之举在于对历史记忆的创新传承。昔日荒凉的戈壁滩上,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借助全息技术重现“地窝子”里的艰苦岁月,年轻游客身着军垦服装体验拓荒劳作,在挥洒汗水中深切体悟“艰苦创业”的深刻内涵。旅游平台上,“兵团记忆”主题线路热度攀升,游客循着师市地图探访军垦旧址,聆听老战士讲述垦荒故事。这种传承绝非简单复刻过往,而是以创新形式,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融入当下生活,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
文旅融合更为兵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为职工群众增收开辟了新路径。过去单一的农产品,被赋予兵团故事后成为抢手的旅游商品:八师石河子市的葡萄酒庄结合屯垦历史推出“军垦葡园”系列;阿拉尔市的“塔里木河礼物”文创品牌,为红枣、棉花等特产增添了文化温度。“旅游+”模式有效串联起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催生了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旅游旺季,众多团场住宿餐饮供不应求,职工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增收——这背后,正是文旅产业带来的蓬勃就业机会与发展希望。
更深层看,兵团文旅融合承载着精神赓续与价值认同的时代使命。当“00后”游客在军垦民宿推起老式独轮车,当家长带着孩子栽下象征扎根边疆的树苗,“热爱祖国”便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实践。一位年轻游客在游记中感慨:“原来坚守本身就是最动人的爱国。”文旅活动搭建起跨越代际的沟通桥梁,让兵团精神在互动中实现心灵的交融。这种融合精准契合了当代人对深度体验与精神归属的渴求,让历史与现实在情感共鸣中紧密相连。
兵团的文旅融合之路,是一场以旅游为桥、激活兵团精神的生动实践。它让文物成为讲述历史的“导游”,让物产成为传递故事的“使者”,更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事实证明,唯有深深扎根于兵团精神的沃土,紧跟时代创新的步伐,兵团的故事才能如大漠胡杨般根深叶茂,如丝路驼铃般悠远回响——这份独特魅力,正源于将“兵”的坚韧与荣光,以“游”的形态,凝练为直抵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