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图木舒克市全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街角添绿意 城市添活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洋 常驻记者陈明珠
7月的三师图木舒克市,正午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人民南路与刀郎东街交会处的口袋公园里,却藏着一片沁人的清凉,退休职工欧广祥和棋友正在对弈。“我就住在旁边的锦绣小区,出单元门拐三个弯,三分钟准到这儿。”欧广祥抬手指了指公园入口的花架,“以前想找个下棋的地儿,得跑到两公里外的锦绣公园,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后花园’。”
鸟瞰图木舒克市(摄于7月16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陈明珠 摄
今年以来,三师图木舒克市紧扣“增绿提质、生态惠民”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大规模增绿补绿、升级养护体系、精心打造景观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初步构建起“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新格局,城市绿化建设成果显著,市民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
扩容增绿
让城市口袋公园更便民利民
“哗啦——”彩色塑胶地面上,小朋友们坐着滑梯俯冲而下,裙摆扬起来像只小蝴蝶。图木舒克市民张安美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看着女儿和小伙伴追逐嬉戏,手里的冰棒慢慢融化。“去年这时候,这儿还是堆着碎砖的空地,刮风时风吹得人睁不开眼。”张安美用纸巾擦去手上的糖渍,指着不远处的健身区,“你看那组太空漫步机,我婆婆几乎每天早上来练,现在上下楼都不用歇脚了。”
这座位于刀郎西街与丰华南路交会处的口袋公园,像块被精心切割的绿宝石:东边是围着木栅栏的沙池,西边种着三株碗口粗的白蜡树,中间的鹅卵石小径旁,波斯菊开得正艳。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城市边角的“卫生死角”,裸露的黄土上散落着塑料袋,墙角爬满干枯的杂草。
“改造前我们开了三次居民座谈会,意见记了满满两本。”三师图木舒克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黎万程蹲在公园入口,轻叩新装的防撞柱,“有大爷说晚上遛弯看不清路,我们就把路灯换成暖白光;有的妈妈担心孩子磕碰,所有器械边角都包了海绵。”黎万程指向树荫下的石桌,“之前总有人抱怨桌子不够,现在加了四张,还特意做了圆角设计。”
这样的“边角料改造”,在图木舒克市已完成22处。从丰华南路的“童趣园”到叶尔羌街的“康养角”,这些总面积达101705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像一粒粒绿色宝石,串起了市民的15分钟生活圈。
在刀郎西街的口袋公园,林木葱郁,微风轻拂。退休职工马秀兰正用放大镜读报纸,报纸摊在刻着棋盘的石桌上,风一吹,纸张哗啦啦地响。“你看这树长得多好,刚好把太阳挡得严严实实。”马秀兰指着头顶的榆树枝冠,阳光透过叶隙在报纸上投下跳动的光斑。
开源节流
让城市绿地运营维护更可持续
夏日的午后,唐王城路的榆树下,卖西瓜的三轮车旁围了不少人。“这条路的树比遮阳棚管用,幸好有这些树,最热的时候也能留住客人。”摊主艾力・买买提告诉记者,“你看这树荫,从街头到街尾连成片,像天然的凉棚。”
行道树的影子在柏油路上缓缓移动,市民闫郑煜推着婴儿车慢慢走着,车篷敞开着,孩子的小手正抓着悬下来的柳叶玩。“以前夏天带娃出门,得等到太阳落山。”闫郑煜停下脚步,让阳光透过叶隙照在孩子脸上,“现在推着车走在树荫里,凉风微微吹过,孩子在车里咯咯笑,比在家吹空调舒服多了。”
这些为城市遮阴的行道树,藏着精细的养护密码。清晨7时,北京一三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图木舒克分公司绿化工人于素甫・阿不都瓦衣提,驾驶着洒水车驶上了唐王城路。他手握方向盘,眼睛不时瞟向路边的榆树:“这边树的叶子有点卷,得多浇两分钟。”洒水车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划出彩虹,水珠落在叶片上,顺着叶脉滚进土里。“这些树跟孩子似的,得天天瞅着。”于素甫・阿不都瓦衣提摸了摸树干上的标记,“这棵树去年遭了虫害,我们裹了药棉,今年长得多精神!”
于素甫・阿不都瓦衣提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除了修枝剪、喷水壶,还有一本厚厚的《树木养护手册》。“去年补种的2000多株树,成活率超过95%。”于素甫・阿不都瓦衣提骄傲地说,“你看那棵新栽的白蜡,才一年就长到两米多高了。”
北京一三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图木舒克分公司项目经理杨山说,针对当地夏季高温少雨的气候特点,公司实施“错峰补水、精准滴灌”策略。此外,工作人员依据植物生长周期施肥、修剪,养护团队实行网格化巡查,运用生物防治与低毒药剂处理病虫害,并结合人工和机械清理杂草,精细化养护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转变理念
让城市生态系统更健康宜居
傍晚的锦绣公园,湖面像块被揉皱的绸缎,岸边的垂柳把影子浸在水里。市民王丽媛牵着儿子的手走在木栈道上,孩子的凉鞋踩得木板咚咚响。“公园里的空气湿度比外面高,温度低4摄氏度左右,空气里都是草香味儿,孩子可喜欢来这儿了。”王丽媛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都来散步。
图木舒克市民在公园散步(摄于7月8日)。哈尼克孜·哪斯尔 摄
这座占地18万平方米的公园,是图木舒克市“绿色网络”的核心节点。沿着公园的步道往外走,5分钟能到最近的口袋公园,10分钟可抵唐王城路的林荫道,15分钟内必能遇见一片绿色。
“为实现口袋公园从‘增绿’到‘富绿’,我们根据实地条件种植了耐盐碱植物,不用天天浇水,还能固土防沙。”三师图木舒克市住房和城乡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秦鲲介绍道,“我们选的都是能在盐碱地扎根的树种,如白蜡、沙枣、胡杨等,既能活下来,又能长得好。”
为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三师图木舒克市统筹推进城市重点区域绿化升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师市在政府周边等路段栽植灌木及宿根花卉23万余株;在多处区域种植草花4.4万余平方米、中草药射干2.8万余平方米;在锦绣公园等地补植乔木1196株,部分区域补种草坪13万余平方米。
“我们要让绿色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城市每个角落。”三师图木舒克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曹鑫指着绿化网络规划图,“通过几年的精心规划,道路绿化带、公园绿地以及众多口袋公园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
夜幕降临时,口袋公园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透过树叶,在地上织出细碎的网。欧广祥与老友们收拾棋盘,棋子碰撞的脆响混着孩童的笑声飘远。张安美牵着女儿的手往家走,孩子手里攥着片捡来的榆树叶,叶面上的纹路像幅小小的地图。
这片在戈壁上生长起来的绿色,早已不只是风景。它是石桌上的棋局,是孩童手中的叶片,是每个图木舒克人触手可及的幸福。当最后一盏公园路灯熄灭时,树叶的呼吸声里,藏着这座城市最温柔的民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