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个工作室打造兵团教育“梦之队”——
书写教育强国的兵团答卷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
“三年工作室主持之路,既有繁忙的工作与跋涉山水的奔波,亦收获了工作室同仁真挚的情谊……”
7月10日,在兵团名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以下简称“三名”工作室)成果汇报会上,石河子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傅祖勇与大家真诚交流三年来建设名校长工作室的经验,收获阵阵掌声。
在兵团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打造以“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与教师”为核心目标的“三名”工作室,成为一项重要创新举措。
“‘三名’工作室以学校管理优化、课程改革创新为关键着力点,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特色文化创建为导向,全力打造资源共享、携手并肩、协同发展的教育成长共同体。”兵团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延辉表示,“作为兵团教育系统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三名’工作室始终发挥着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兵团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自2021年以来,兵团共建成72个名师工作室、19个名校(园)长工作室、46个名班主任工作室。这支由近千名优秀教育者组成的“头雁方阵”,正以扎实行动在天山南北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头雁振翅
引领兵团教育雁阵齐飞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三年努力,工作室15名成员中,12人成长为师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3人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兵团“三名”工作室成果汇报会上,兵团小学语文林海霞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引人注目。
作为十师北屯中学资深语文教师,自2021年工作室成立,林海霞便带领14名成员向“教育家型教师”目标奋进。她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主题教研活动,激发成员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的热情;邀请疆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成员专业素养与课题研究能力;鼓励成员参与赛事,线上线下结合开展集体研讨。
团队累计斩获国家级荣誉8人次、省部级9人次、地市级55人次,十师北屯中学连续两年获评兵团优秀教研单位。成员周海燕从教学新秀成长为师级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付伟霞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研管理者;李健英则成长为校级领导……
“进入工作室是我的荣幸。在林老师带动下,名师从‘我’变成了‘我们’,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携手同行。”周海燕说。
这样的蜕变故事,在兵团各师市不断上演。
小学语文林海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林海霞(左)在课堂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资料图片)。林海霞 提供
兵团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杨涛介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多为特级教师,成员大都来自不同学校。工作室针对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助其快速成长为骨干,进而带动本校教研,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工作室着力提升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治校能力及班主任带班育人能力,充分发挥“三名”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仅第三批“三名”工作室建设以来,主持人及成员荣获国家级奖项407项、省(兵团)级771项、师级1508项,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488篇,切实达成“打造一支团队,引领一个学科,形成一批成果,塑造一批教师,成就一所学校”的目标。
多维研修
为教师成长赋能续航
开展线上和线下培训、研修50余次,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举行研讨课、示范课40余次,12个课题立项结题并获奖,13篇论文、案例、设计在兵团、师市获奖,8人次教师在兵团、师市教学素养比赛中获奖……
这份成绩单是兵团李碧霄名师工作室以教学教研为突破口,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区域教学发展,使工作室真正成为研究平台、成长阶梯、辐射中心的见证,也是兵团“三名”工作室建设的缩影。
小学道德与法治李碧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碧霄(中)在十四师二二四团和泰小学,指导思政课教师备课(资料图片)。罗婷 摄
李碧霄说:“作为主持人,我带领14名成员一起研修培训,并且参与兵团各项辐射带动、交流、示范引领等工作当中。我们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也推动了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来,我们将在教育家精神的感召下,踔厉奋发、立德树人,为兵团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兵团“三名”工作室积极构建新型研训关系,明确主持人主导、学员主体的定位,让每一位成员都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开展对话式、民主式、开放式研训活动,营造成员间相伴成长、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高中语文王屈亮名师工作室以“教研结合、辐射引领”为目标,主持人引领成员围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师培训三大维度,阶梯式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主持人与成员专业能力的双向提升;高中物理何勇名师工作室提出“六个一”工程(即:一本书、一节课、一堂讲座、一篇论文、一个课题、一项活动),为成员专业成长量身定制可操作的目标,引领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进步;隋书卿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1次业务学习+1次集体备课+1次课题研讨”模式循环推进,构建“共学、共研、共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工作室的成员们大多身兼数职,但他们怀着让兵团教育越来越好的共同信念,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室的建设,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刘延辉说。
据统计,去年以来,兵团“三名”工作室参与国家级课题47项、省(兵团)级课题364项、师市级课题405项;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携手并进
教育星火点亮戈壁绿洲
朱典锴名师工作室成员张红梅(右)在上示范课(资料图片)。兵团二中 提供
“所谓燎原,不仅是送教万里的壮举,更是让玛纳斯一中的行为养成教育在图木舒克二中发芽,让兵团精神在察布查尔的课堂扎根。”傅祖勇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三年来的感悟。
傅祖勇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来自石河子第一中学、石河子第十三中学、石河子东方学校、玛纳斯县第一中学、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等八所学校,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辐射引领的地域范围,实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方位发展的工作室目标。工作室出版的著作《共通 共建 共享——名校长工作室之研与思》,已成为多所学校的治校宝典。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兵团“三名”工作室充分发挥优势,将智慧沉淀为果实,让教育的星火点亮戈壁绿洲。
当李莉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在七师一二四团中学栽下“教育胡杨林”;当林海霞团队在十四师皮山农场中学修订阅读教案;当屠天平名校长工作室与三师五十一团第二小学结成“结对帮教”友好学校;当闫建明名校长工作室累计为巴州培训骨干校长、教师555人次;当吴建强名师工作室为四师可克达拉市、十师北屯市及乌鲁木齐市的24所薄弱学校进行中考历史复习支教活动——兵团“三名”工作室扛起更大的使命担当。
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刻录着兵团“三名”工作室扎根一线的坚实足迹:仅去年一年,第三批“三名”工作室累计开展入校辅导885次、专题讲座1170场、示范教学987节、送教送培556次。兵团“三名”工作室让专业的送教活动跨越戈壁绿洲,抵达兵团各师市的校园,形成了“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影响一片”的良好辐射效应。
“工作室就像一个能量枢纽,把师市的优质资源引过来,把团场的实践经验提上去。”杨涛说。如今,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头雁”带领“群雁”,在兵团教育的蓝天上振翅高飞,持续书写着教育强国的兵团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