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大家说丨保障外卖食品安全,看看他们怎么做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乐 通讯员张智、蒲子璇
编者按
如今,随着数字化服务的普及和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外卖在餐饮行业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在高速发展的态势之下,如何进一步保障外卖食品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期“有话大家说”,让我们了解外卖员、商家、监管部门的做法。
外卖员
做穿梭街巷的“食安守护者”
7月30日上午8时,十师北屯市的外卖员张天宇开始了他的日常工作。与往常一样,他首先仔细检查了保温箱的卫生情况——喷洒消毒喷雾,用干净抹布擦拭每一个角落。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是他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夏天温度高,餐品容易变质,保温箱必须时刻保持干净。”张天宇边说边将一份刚取到的麻辣烫放进箱内,特意将汤碗放在平稳的固定格中。在他看来,外卖员不仅是配送员,更是食品安全的“流动守护者”。每次取餐时,他都会快速观察店家的后厨卫生状况,核对餐品包装是否严密,发现问题及时向平台反馈。
“消费者信任我们,我们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张天宇说。
为了确保餐品安全准时送达,张天宇总结了一套科学配送方法:提前规划最优路线,避开拥堵路段;遇到电梯故障或恶劣天气,宁可爬楼梯也不能耽误送餐时间。
在配送过程中,餐品的完整性同样关乎食品安全。张天宇对餐品完整性尤为重视,尤其是汤汁较多的食物。“有一次配送炒米粉,由于袋子没绑好,骑车时不小心颠簸了一下,导致汤汁洒漏,我立即联系顾客道歉,并自费重新购买了一份。”他说,“食品安全不能将就,哪怕只是轻微污染,也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
傍晚收工时,张天宇再次彻底清洁保温箱,确保不留任何食物残渣。手机上的配送记录显示“零投诉”,顾客评价里满是“包装严实”“送达准时”。对他而言,这些好评不仅是对服务的认可,更是对他确保食品安全承诺的肯定。
商家
用心做好每一餐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7月30日18时,位于十三师红星四场的柒分甜奶茶店内,外卖订单提示音响起。
店长革命汗·卡不都鲁一边查看订单详情,一边拿起杯子开始调制奶茶。门店不大,店内的饮品操作台以及制作汉堡的厨具等用品干净整洁。在处理食材、打包奶茶时,她全程戴着口罩和帽子。
2024年8月,革命汗·卡不都鲁在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后,开始经营这家奶茶店,为了增加订单量,她选择依托线上平台销售。
“为保障食品派送的安全和时效,我每一单都亲自送!”革命汗·卡不都鲁说。
为此,革命汗·卡不都鲁专门考取了摩托车驾驶证,“骑摩托车送餐方便,开店一年多了,最远的配送订单我送到了15公里以外,月订单量超过300单,团场的工业园区、连队的田间地头我都去送过饮品、汉堡。”革命汗·卡不都鲁说。
奶茶店最怕原料过期,每天,革命汗·卡不都鲁都会提前登记好原料库存明细,确认每一袋原材料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过期原料一律作废处理。
为了更好地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店铺专门安装了一块大玻璃,消费者在等餐时可以清晰地看到食品制作过程。革命汗·卡不都鲁还开通了网络平台账号,将店内的卫生环境、操作流程制作成视频发布出去。
外卖订单出单后,革命汗·卡不都鲁打包好餐食,在外包装上订好封签口,跨上摩托车,开始送单。微凉的风掠过耳畔,她坚信,这份靠双手打拼的事业会越来越好。
相关部门
筑牢网络餐饮安全防线
“您好,我们是六师五家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证件。现在对您的餐饮店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请配合。”
“好的,欢迎检查!我们一定配合。”
……
连日来,六师五家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对辖区内外卖餐饮单位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校园周边、“网红店铺”和投诉举报集中区域,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此次检查中,执法人员深入餐饮实体门店,从店铺资质、环境卫生、原料控制到加工制作全过程开展细致核查。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商家存在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下达改正通知书,并约谈外卖平台负责人,要求严格落实审查义务,对证照不齐、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商家采取暂停服务、下线等措施。
“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市场监管与外卖平台联动协作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监管。”六师五家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买志强表示,将通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对违规商家严厉处罚,促进外卖行业规范发展。目前全市5家外卖平台整体运行良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可控。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六师五家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重培训指导,召开约谈会,组织5家平台企业学习《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督促平台加强送餐人员管理,落实“食安封签”制度,鼓励商户安装后厨监控并设置电子显示屏,实现加工过程透明化。
同时,六师五家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建立社会共治机制,首次聘请15名外卖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鼓励他们积极发挥城市食品安全“移动探头”作用。这些“骑手监督员”在日常配送中可及时发现并反馈食品安全隐患,助力监管部门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