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疆:抗战时期的西北国际通道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8-11 23:33:05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赵霞

新疆:抗战时期的西北国际通道

苏奎俊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取得的伟大历史性胜利。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处于抗战大后方,但新疆各族民众始终与祖国同命运、与中华民族共存亡,以各种方式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其中,新疆各族民众修筑道路、运送物资,开辟与保障西北国际通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筑路即抗战

西北国际通道是指抗日战争时期通过中国西北接受国际援助及向国外运输易货物资的重要通道。该通道包括中苏两国之间的陆路运输线、空中航线以及中印驿运线。西北通往苏联的国际交通线(陆路运输线)即甘新路。

抗战爆发后,新疆成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重心和国际援华要道,新疆各族民众积极投身抗战,担负起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国民政府为输送苏联援华物资和中国还贷物资,开辟了从霍尔果斯到星星峡再到兰州的国际通道。新疆省政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筑路运动,各区县民众或捐款捐物,或参与筑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1933年5月,新疆便已制定了“新疆建设计划大纲草案”,规划修筑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至塔城的公路,曾邀请苏联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修筑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至迪化的公路。1935年,又修建了由迪化到伊犁的公路,仅20个月就修建完成。迪化至伊犁和迪化至哈密的线路,1937年7月1日完成通车。虽然技术标准较低,且多为简易公路,但还是改善了新疆公路运输条件。

1937年10月2日,苏联首批援华物资经新疆运入抗战前线。10月20日,国民政府中央运输委员会在兰州成立。同年末,中央运输委员会新疆分会主要负责协调星星峡以西的运输工作、接待苏联空军志愿队员及汽车队人员、修建飞机场、修筑公路及各种消耗材料的采购、收发等。由于部分物资为重型武器装备,对公路要求高,同时极易对公路造成损坏,加之疆内部分县区公路或未修通或已破损,需要不断对公路进行维修与养护。为保障西北国际通道运输安全,争取抗战胜利,新疆省政府号召新疆各县区修建公路,强调新疆的公路建设关乎抗战的生命线,关乎国防的安全,新疆在中华民族争取解放的道路上举足轻重,呼吁全疆各民族同胞要给全国抗战最有力的支持。

新疆省政府开始大规模筹集筑路款项。期间,乌苏、塔城、呼图壁、额敏等地区民众踊跃捐款。不仅如此,少数民族民众也慷慨解囊积极参与公路建设,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因热心筑路,受到政府嘉奖。

“筑路即抗战”成为新疆各族民众的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大力宣传动员下,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交通线的建设、维护和运行。在天山深处、戈壁大漠,公路一尺一尺向前延伸……不到两年的时间,西北国际援华通道新疆段整条公路和沿线11个地面接运站、5个临时航空站,还有数百座桥梁,多个加油站、汽车修理厂、仓库等全面竣工。伊犁果子沟是翻越天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出了名的险路、难路,沿途气候极端恶劣。1937年9月,1.2万多名哈萨克族民众参加筑路,他们不分昼夜劳作,争先恐后抢修最难、最险的地段。10月,苏联首批援华物资进入中国境内的前一天,果子沟一带下了一整天的大雪。第二天,当庞大的车队路过这里时,发现了13具哈萨克族民众的遗体,他们都是在连夜清除积雪时被冻死的。这些民众大都是义务参加修路的,不仅自备干粮,而且全家出动筑路。在霍城到惠远沿线,随处可见筑路的锡伯族民众,不少家庭全家出动,义务工作。迪化至达坂城再到吐鲁番沿线有修路民众5万多名,鄯善至星星峡5万多名各族民众奋战在修路沿线。当时新疆仅参加修路的各族民众达到了20万人。

保障通道的畅通

中央运输委员会新疆分会在星星峡至霍尔果斯沿线设置了星星峡、哈密、七角井、鄯善、吐鲁番、迪化、绥来(今玛纳斯)、乌苏、精河、霍尔果斯等接运站,具体负责往来运输车辆及人员的接待工作。星星峡以东的甘肃段,由甘肃省西北公路局和新生活运动会社会服务处负责。中苏双方在伊犁、乌苏、迪化、奇台、哈密五处建立了临时航空站。接运站除日常登记过往车辆,给汽车加油、添水,还负责提供过往人员的食宿。为了给苏联援华车队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憩环境,新疆各接运点通力配合,尽可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这条交通线,陈潭秋说:“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通便是我党在新疆工作的重要任务。”毛泽民同志认为,“在今天整个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抗战形势下,新疆关系的好坏,是有很大意义的。何况我们今天还是处在极困难的地位,在国际交通上和物质上,必须经过新疆和他的帮助,才能更顺利地克服这些困难”。毛泽民在主持新疆省政府财政厅工作期间,要求将涉及西北国际援华交通线的公文放在一切公文之先,随到随办,不分昼夜。新疆的中国共产党人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使命,就是确保延安经新疆至莫斯科的红色交通线畅通,接待过往新疆的我党干部和国际友人,转运抗日物资。通过红色交通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共产国际和苏联在思想、人员、物资和情报等多方面的支持。

源源不断运输物资

在抗战初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至甘肃路段的运输由于缺乏运输工具,中国方面的运输相当部分是利用骆驼、马车等畜力进行运输的,当时有些物资是苏联汽车直运兰州;有些是苏联汽车运到迪化,由新疆转运,新疆预备了3500头骆驼、2000辆胶轮大车、5000头驿马、340辆卡车。苏联支援中国的大批飞机零配件、油料、通信设备等的一小部分,用我们所购的中型轰炸机运往我国,其余大部分则用汽车运往迪化然后用成千匹骆驼组成许多分队,从迪化经过哈密运往兰州。于是,“行经河西走廊、新疆以迄苏俄之路上,驼马络绎不绝”,而在驿运干线中,以兰州至星星峡一段较为艰苦。此段人烟稀少,食宿设备较逊,惟以民间工具特多,运夫驮兽颇能刻苦,成绩亦属最佳。所运物资,皆系由苏联进口之国防器材,西运出口物资则多羊毛、钨砂等,运量可称各线之冠,在抗战期间贡献颇大。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努力下,西北国际援华通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这条通道,向前线运送了大量武器、物资和人员。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至1941年,苏联90%以上的援华物资通过西北国际援华通道运送至抗日前线。1937年10月至1939年8月,苏联援助中国飞机985架、坦克83辆、大炮1317门、汽车1550辆、拖拉机30台、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00万发、炮弹190万发、炸弹8.23万枚。1940年,苏联援助中国战斗机150架、轰炸机100架、炮3000门、吉斯5型汽车500辆。新疆各族民众冒着酷暑和严寒,翻越崎岖山路,跋涉戈壁沙漠,昼夜不停地转运援华物资,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生命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1年香港沦陷后,滇缅公路亦被日寇封锁,各国援华物资除由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空运外,大部分只能从新疆经西北公路运至内地抗日前线,新疆成为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苏联驻华大使感慨道:“西北大通道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能力,有如此坚毅、勤奋、敬业和善于创造的人民,何愁抗战不能胜利?”

经过新疆各族民众共同修筑西北国际通道、抗日募捐等全力投入抗战的实际斗争洗礼,新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高涨。抗战期间,新疆各族人民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展现了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患难、共甘苦、心连心、共命运的家国情怀。(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