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师阿拉尔市:让自然与文化遗产“活”起来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8-14 08:29:40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赵霞

一师阿拉尔市将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让自然与文化遗产“活”起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洋 常驻记者曾维 通讯员王芳芳

生态是城市的生命底色,文化是生态的精神内核。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以古树名木保护为抓手,将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一师阿拉尔市街头,古树经过原址保护和微景观改造后生机勃勃(摄于8月10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曾维 通讯员 李桃 摄

8月的塔里木河畔,晨光洒在一棵582岁的古树上,苍劲的枝干间,新生的嫩绿枝条悄然萌发。55岁的绿化养护人员梁广学与同事用软尺仔细测量树干周长,布满老茧的手指轻抚树皮纹路:“这老伙计耐旱耐碱,却怕积水。去年改良土壤后,新根发了不少。”不远处,工人正将定制的护栏小心围在树干周围,护栏与树皮间预留的空隙里,还能看到去年修补树洞时填充的防腐材料。

今年以来,一师阿拉尔市组织普查小组手持测量仪,对市区树龄50年以上、有屯垦戍边历史意义的古树逐一排查,详细记录位置、树种和生长状态,建立起翔实的电子信息数据库。“目前已投资40万元,4月完成了阿拉尔市区329棵古树的摸排。”一师阿拉尔市绿景市政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城区建成区绿化维护服务负责人陈占洋介绍,通过消毒、干枯枝清理和围栏搭建等措施,古树存活率提升了15%。

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树种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方案,改良土壤疏松根系生长环境,树洞修补时填充防腐材料防止腐烂,精准防治病虫害……“这些树是城市的活档案,每棵树都有‘病历本’,定期体检、对症施治。”陈占洋说,“下一步,要制作科普标识牌,讲述每棵树的故事,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一师阿拉尔市计划打造主题景观,将古树保护与红色文化教育融合,实现生态与社会效益双赢。在一师阿拉尔市老火电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现场,“修旧如旧、保护为主”的原则体现在每处细节。工匠们按当年工艺配比环保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岁月留下的原始痕迹。

“你看这砖缝的角度都和原来一样!以前厂房周围光秃秃的,现在修复时特意保留了墙体缝隙的生态结构。”52岁的退休职工张远素站在熟悉的厂房前,看着“新生”的墙面激动不已。

“项目总投资1.4亿元,分三期推进,一期工程已完成65%,包含外立面修缮、道路铺油、地面铺装及绿化小品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交付,后续将推进老建筑结构加固及内部装修。”项目负责人张永辉告诉记者。

一师阿拉尔市老火电厂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入口,紧邻塔里木河,核心保护范围7.8公顷。这里的老火电厂厂房、烟囱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是南疆重要工业设施,后转型为精细化工厂;1994年建成的新星棉纺厂,作为阿拉尔最早的纺纱企业,其独特的锯齿形厂房设计至今保存完好。

“我们修复的不只是建筑,更是老一辈兵团人的奋斗记忆。”张永辉轻抚黄色砖墙,感慨道,“上周一位老军垦来参观,站在厂房前久久不语,眼里闪着泪光。那一刻,我们更懂得保护的意义。”

未来,师市将结合招商引入特色业态,打造集商业、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历史街区,努力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新亮点。

从古树新发的嫩芽到老厂房重生的砖墙,一师阿拉尔市正以系统性保护让自然与文化遗产“活”起来。正如一师住房和城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杰所说:“这些老物件、老树木守着城市的根,我们守着它们,就是守着阿拉尔的魂。”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