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铭记不朽功勋 传承复兴力量·团场行记丨精神火炬辉映时空 伊犁河谷明珠璀璨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8-14 08:30:23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赵霞

铭记不朽功勋 传承复兴力量·团场行记丨精神火炬辉映时空 伊犁河谷明珠璀璨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

8月,紫色花海绵延铺展,四师六十六团万亩薰衣草基地里游客满园。昔日伊犁河谷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成为“中国薰衣草之乡”“中国美丽乡村”。在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英雄部队的足迹、仗剑扶犁的赞歌。

六十六团前身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亮剑团”。峥嵘岁月里,“亮剑”精神在祖国边陲接续传承,为六十六团发展壮大注入不竭动能。

平原伏击战旗红

日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开展,首次展出香城固伏击战相关珍贵文物,以铭记功勋,昭励后人。

80多年前的一个初春,河北省威县以南的香城固战场响起胜利的欢呼声。这场闻名中外的伏击战被誉为平原歼敌第一役,参加这场战斗的部队中就有三八六旅新一团。

香城固西北地区是一个带形沙河故道,西边有一道大沙岗,东北方向约3里处是庄头村,是一处绝佳伏击地。

按照计划,我军逐步把日寇引至伏击阵地内。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命六八八团第一营在香城固负责正面阻击,新一团主力迅速进至张家庄、马落堡以北,切断敌人退路,主力部队埋伏在张家庄、马落堡等地,形成正面阻击、后面截击、两侧夹击之势。

日寇如期落入包围圈,明白过来时急忙调转车头撤退。这时,我军立刻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击,经过8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以较小代价,彻底歼灭日寇一个加强步兵中队,打击了日寇的狂妄气焰。

战后,香城固当地人民编了一首民谣来歌颂这场伏击战:“三八六旅好儿郎,打头的人是陈(赓)、王(新亭)。沙滩布下口袋阵,转向湖上撒罗网。汽车大炮全击毁,日本鬼子见阎王。解了咱们心头恨,保住咱们好家乡。”香城固伏击战对巩固冀南抗日根据地产生了重要影响,坚定了华北平原抗日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伊犁河畔唱大风

硝烟散去,随着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拉开大幕,这支英雄队伍挺进大西北,扎根伊犁河畔,开启了火热的建设年代。

在可克达拉市城区边缘,六十六团十六连“八一仓库”静静挺立,经过70余年岁月荡涤,这一文物古迹的墙皮已斑驳脱落。“军垦战士们以满腔热血,在这片荒野之上开垦出万亩良田,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利用暑期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外地游客王筱靖感慨地说。

1950年初,战士们来到荒草丛生的原野,住在苇棚和地窝子里,没有工具就自己造,没有耕畜就人拉犁,共计开荒5万多亩,收获小麦50万公斤。1952年,“八一仓库”拔地而起,成为六十六团第一座粮仓。

多种粮、产好粮,为打牢屯垦戍边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自治区劳动模范王均余在六十六团担任了38年的大田班长,他的传奇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王均余力大如牛,劳动中他嫌连队配发的坎土曼太小,便自己打了把重达3.5公斤的,用的镰刀也是特制大号的。一次,王均余所在的班接到夜里装粮的任务,他赶到装车点,用胳膊夹起一麻袋麦子像扔枕头一样扔进车厢,天亮之前装满了8辆车。

播种、拉肥、收割、晾晒、装车,王均余总是冲在前面,先后37次获得自治区、兵团及四师各类荣誉。

千里平畴、万顷碧浪,粮丰果红、穰穰满仓,多年来,六十六团干部职工群众不怕苦不怕累,持续壮大农业优势。1994年,六十六团首次为疆外企业代繁玉米种子取得成功。此后,四师可克达拉市不断扩大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

幸福家园日日新

岁月如梭,精神永恒。日前,六十六团老战士宣讲团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列为“新时代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劳动的双手能够翻天地啊,戈壁滩上盖花园”,82岁的六十六团老战士宣讲团成员刘世德依然记得《戈壁滩上盖花园》这首歌。他说,现在的美丽城镇、工厂车间、商超集市,都是在当年的戈壁荒滩上“长”出来的,兵团精神、“亮剑”精神在这里结出了丰硕果实。

书写向新图强新篇章,六十六团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经济体量位居四师各团场第一梯队,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宜居宜业、日新月异。

依托紧邻可克达拉市、伊宁市的区位优势,围绕保障城市供应,六十六团大力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花卉基地、优质高效设施农业基地,产业提质增效步入“快车道”,果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家,带动大批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团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主动融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六十六团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60余家民宿、农家乐引来八方游客,一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光影流转,山河日新。来自烽火岁月的“亮剑”精神,正以独特辉光闪耀北疆大地,让六十六团这片热土生机勃勃、华彩绽放。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