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读抗战家书 感悟抗战精神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8-15 09:22:40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赵霞

品读抗战家书 感悟抗战精神

王玉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武装,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官兵,社会各界民众以及华侨华人等给家人和亲友写了许多家书,这些书信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生动体现,更是民族危亡时刻的历史见证,集中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读抗战家书,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有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勇挑时代重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品读抗战家书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抗战家书中记载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39年7月27日,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营五连战士凌其昌在安徽泾县新四军驻地寄给父亲的家书中写道:“男现在为了国难,正是紧要得很,非等到将日寇驱逐出中国,汝当得胜回来。”寥寥数语,让后人感受到凌其昌的满腔爱国热忱和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白雪娇是一位生活在马来亚槟城的华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白雪娇决定弃笔从戎,回中国支援抗战。临行前,她给父母留下了一封告别家书,“自己能为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字里行间透露出进步青年坚定的革命志向和真挚的报国之情。

抗战家书展现了书写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抗战先烈为榜样,把革命先辈的精神基因融入血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决心,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社会服务的第一线,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提升能力和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品读抗战家书中蕴含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无数志士仁人在残酷的生死考验面前用青春乃至生命诠释了人性光辉。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受到敌人百般折磨后被押赴刑场,牺牲前给儿子写下了最后一封信:“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绝笔信体现了一位母亲在就义前对幼子的无限疼爱,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1943年春天,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在作战间隙给家里写了一封平安家信:“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这封信写完不久,他与所在连队的81名战友,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壮烈牺牲。

广大党员干部品读抗战家书,可以感受到革命烈士书信中穿越时空的信仰伟力,学习抗战英雄历经坎坷、初心不变的坚贞追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品读抗战家书中蕴含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残暴侵略,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尊严而战,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前夕,时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留下了两封信,其中一封写给全体将士:“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这封信句句肺腑,字字千钧,舍己为国,感天动地。1942年12月3日,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写给妻子林颖的一封信,生动记录着日伪军集中7000多人的兵力在淮北进行“大扫荡”,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战斗经过:“……首先组织了十一旅的部队,猛袭马公店,一日之夜以一个营兵力袭入马公店,全部鬼子两个中队密集于一个院子里,我英勇战士猛掷手榴弹一百余枚,并以机枪交叉扫射,杀伤鬼子六十余名,实在痛快!”这段“战地捷报”真实刻画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痛歼日寇的战斗场景,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意志和品格。

当前,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抗战家书中的精神养分,将家书中的质朴文字内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在困难挑战前坚定“敢战”的决心,在迎难而上中破除“畏难”心态,在战胜困难中淬炼“能战”的本领,既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又具备“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智慧,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每一次啃下硬骨头、破解新难题中把握历史主动。

品读抗战家书中蕴含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937年9月18日,左权给叔父左铭三的信中写道:“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1942年5月22日,左权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三天后,左权将军壮烈牺牲,他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这些抗战书信,承载着共产党人忠贞爱国、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展现了抗战英雄舍生取义、向往光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抗战家书中展现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本质上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信念的坚守。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艰苦斗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新征程上,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