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锚定高质量发展·夏粮丰收探“四良”丨良技增效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8-15 09:26:41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赵霞

锚定高质量发展·夏粮丰收探“四良”丨良技增效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娅莉

当前正值全年农业生产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在天山南北,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农忙热潮,种植户们在夏收圆满收官的基础上,正全力以赴投入到秋粮管理和特色产业发展中。

8月12日,在可克达拉市润泰智慧农业园区,技术人员认真观察作物长势。该园区总投资1.5亿元,集成采用信息化与智能控制、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补碳等技术,并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生产成本降低了40%以上。明辉 摄

连日来,在兵团各垦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讲解种植新技术新模式,现场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今年以来,兵团积极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每一颗种子、每一寸土地都被赋予更高的生产力,持续加大良种、农机、农技推广应用力度,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技术落地稳增产

“六师奇台农场十万亩冬小麦平均亩产674.9公斤,较2025年全国小麦平均亩产高出275.7公斤,创造了我国十万亩级连片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徐明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明说,自己所在的家庭农场小麦亩产较3年前提高了100公斤左右。

据了解,奇台农场高产示范田选用的是北疆冬小麦主推品种“新冬52号”,采用了缩行增株主茎成穗高产栽培技术,将过去15厘米等行距种植变为7.5厘米等行距种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有效运用水肥,采用“氮肥后移、磷钾前置”技术措施,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穗粒重,使每亩小麦收获穗数增加了近万穗。

单产提升,是稳粮增粮的关键抓手。在“藏粮于技”战略指引下,兵团首创缩行增株主茎成穗高产栽培、“奇台农场模式”等一系列新技术,大幅提高粮食单产,多个师市接连创造南疆地区、伊犁河谷及全疆冬小麦、玉米单产纪录。

“采用‘奇台农场模式’种玉米,去年平均亩产提升了200多公斤!”四师七十一团六连职工朱云峰说,今年,自己依然采用“奇台农场模式”,玉米长势良好。

2024年,四师可克达拉市以平均亩产1394.4公斤的成绩,刷新全国万亩玉米单产纪录,玉米单产水平连续14年领跑全国。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耕地有限条件下,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玉米单产水平,是确保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兵团农业农村局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面推广玉米“奇台农场模式”的通知》,有力保障了“奇台农场模式”的广泛推广。

据介绍,“奇台农场模式”通过将耐密多抗玉米品种选择、灌溉与施肥精准调控以及农机农艺相结合全程机械化技术融为一体,有效解决了玉米全生育期水肥供给以及生育中后期田间管理难等突出问题,实现了玉米单产水平和水肥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奇台农场模式”增产、节水、省肥、省工效果明显,为兵团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和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智慧管理增效益

“水稻长势好于去年同期,试验田的几个品种已到灌浆中后期了,比其他地方要早灌浆20多天……”8月7日上午,在四师六十八团三连一片稻田里,新疆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杜亚敏认真察看水稻长势后欣喜地说。

六十八团是兵团规模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水稻专业示范村镇。

产出好稻子,育秧是关键。去年,六十八团投入1500万元打造兴边富民行动示范项目,建成了一家智能化育秧工厂。这家工厂引进了自动化播种生产线以及13台循环立体式育苗设备,单批次可育苗4万盘。

“传统育秧‘靠天吃饭’,正常是30多天一个周期,需要投入的人工多、效率低。”杜亚敏介绍道,工厂引进了循环立体式育秧床,配备专业的雾化加湿和喷药装置,可以精准调控育秧温度和湿度。

“水稻秧苗适合的生长温度在20至32摄氏度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我们就开启排气扇通风降温;温度过低时,就使用加温器加热。就像做实验一样,在这里,影响秧苗生长的各个要素都能主动调控。”杜亚敏进一步补充道。

循环立体式育秧床的应用,提高了秧苗质量,保障了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同时,将育秧周期缩短为18至20天,在一个育秧季实现了多轮育秧,为种植户每亩地节约人工费用约200元。

目前,兵团粮食作物处于田管关键期,各师市通过采用无人机巡田、智能农机喷药等方式,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兵团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生产已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建强队伍优服务

在一师十二团,连片的稻田郁郁葱葱。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脚踩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穿梭在稻田中,对苗情进行全方位监测。负责植保的农技人员运用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设备,对田间病虫害及气温、湿度进行全天候监测,精准预判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前发出防控预警。

近年来,兵团农业农村局加大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强化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了兵师团连四级农技推广机构上下联动、专家服务团队与农业科技特派员直面职工群众、“土专家”深度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

“玉米出现黄叶,该怎么办?”“玉米植株高矮不齐,会影响产量吗?”……在当下玉米田管关键期,九师一六三团连队农业技术特聘服务员微信群里,有人发布了这样的求助信息。

很快,一六三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环保中心高级农艺师吴红英作出了回应,通过到田间地头实地走访,向相关种植户了解具体情况后,给出了明确建议:“你这块地底肥足、墒情也好,应是连作引起缺锌,问题不大,补锌就行。”

这样的场景,在兵团团场连队已是常态。

8月5日,八师一四四团举办麦后复播大豆现场观摩技术交流会,特邀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战勇,八师石河子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刘振海等专家,为15个连队的连长、农技人员“传经送宝”。

今年3月以来,一四四团农技推广部门围绕大豆选种、栽培、除草、初花期控制旺长、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技术指导服务。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兵团累计动员各级各类农技人员30835人,组建各类专家服务团队150余个,沉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570期,培训职工群众13.13万人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72个,服务覆盖农作物1532.85万亩。

一系列新技术、新措施、新服务的推广应用,为兵团夏粮单产水平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兵团将持续攻单产、强科技、提标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