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丨握紧“共建共治”这把金钥匙
王颖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基础。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中,居民往往被视为被动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参与渠道有限,治理效能也打了折扣。实践深刻表明,握紧“共建共治”这把金钥匙,让社区居民真正成为治理的“主角”,有事大家商量着办,是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
让居民当“主角”,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求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搭建起多样化、便捷化的议事平台,健全完善民意征集、议题形成、协商议事、决策执行、反馈评价的全链条机制,确保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
“有事大家议”是“共建共治”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是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的关键所在。社区事务千头万绪,从环境卫生、停车管理、宠物饲养,到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公共空间利用,无不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这些事务,单靠社区“两委”或物业公司大包大揽,往往费力不讨好,甚至可能引发新的矛盾。而通过居民议事会、小区协商会、线上议事群等多种形式,将涉及群众利益的议题摆上台面,让各方意见充分表达、各种诉求充分讨论、各方智慧充分汇聚,在平等的协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个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培育社区精神的过程。每一次成功的议事协商,都是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社区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握紧“共建共治”金钥匙,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确保“共建共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不断丰富议事协商形式,拓展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应用,让居民参与更便捷、更高效。要注重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掘社区骨干、赋能社区达人,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在社区治理中贡献突出的居民有荣誉、受尊重,激发更多人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推进“共建共治”,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根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富有特色、切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每一个社区都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为夯实国家治理根基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