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建起老年“幸福驿站”
编者按
养老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和核心,是反映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晴雨表”。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兵团各师市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方式,让辖区内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哪里也不去,就在五家渠养老了”
任斐斐
8月16日,在吾家乐宝养老总院,护理员为老人修剪指甲。杜仪 朱小丽 摄
8月15日,阳光洒进六师五家渠市吾家乐宝养老总院的活动室,89岁的周兰华和伙伴们排练完歌舞,脸上洋溢着笑容。
作为“八千湘女”中的一员,周兰华年轻时住过地窝子,啃过窝窝头,如今在养老院里安享晚年。她感慨万千:“这里就像家一样,工作人员比亲人还贴心!”
周兰华的房间经过适老化改造:床头装有应急呼叫按钮,卫生间铺着防滑地板,床边有树脂扶手方便起身。她说:“现在吃饭有人管,生病有人护,还能唱歌跳舞,真是享福了!”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引入社会力量运营,打造“吾家乐宝”等连锁养老品牌,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转变。
目前,六师五家渠市拥有养老院15家,养老床位2146张,优先保障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全覆盖。
对于高龄、失能老人来说,医疗护理是刚需。今年88岁的李建新因脑梗长期卧床,子女将他送到吾家乐宝养老总院后,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康复训练,帮助他逐渐恢复行动能力。“现在护理人员每天推着老人出来散步,我们也放心了。”李建新的儿子感激地说。
据了解,吾家乐宝养老总院与六师医院合作,搭建绿色通道,老人可快速转诊就医。
“过条马路就能吃饭,菜谱天天换,比自己做省心!”8月16日中午,今年72岁的李莉香和老伴在西林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助餐点边吃边聊。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民政局构建“政府搭台、社区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在五家渠市区开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家,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今年,六师五家渠市落实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惠及1.46万名老年人、补贴资金496万元。
面对高龄、失能、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六师五家渠市民政局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目标,投入300余万元完成2500户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切实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让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我哪里也不去,就在五家渠养老了!”周兰华老人的笑容,是对六师五家渠市养老服务成效的肯定。
“大家有说有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陈明珠
8月6日,在三师五十一团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古兰百尔·司马义在给老人月力·木沙梳头。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陈明珠 摄
8月6日,阳光为三师五十一团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镀上一层金色。走进服务中心活动室,扑面而来的是温馨祥和的氛围。“一二三四,转个圈儿!”20余名老人在工作人员夏依旦·阿不都色米的带领下,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
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房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以前从来没跳过舞,没想到在这儿还能学跳舞,这让我对每天的生活都充满期待!”布海丽斯汗·艾孜孜开心地说。
在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健康检测区,工作人员手持设备,正在为木太力甫·卡生测量血压、血氧和血糖。“爷爷,稍微抬抬手,马上就测完了。”随着仪器发出“滴滴”声,检测结果出来了,工作人员根据数据耐心叮嘱老人日常饮食和作息的注意事项。
“这儿老年人多,娱乐活动也多,还能提供基础的健康检测,孩子们都很放心我到这里来。”谈及在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木沙·买海木提满脸笑意,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以前一个人在家,冷冷清清的,现在每天都能和老朋友一起活动,生活别提多有意思了!”
今年72岁的卡地·奴尔,退休后一直觉得生活单调乏味,住进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后,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乐趣,每天早上和朋友们打打太极拳、下午唠唠嗑,晚上还能一起看电影,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说着,他指了指远处正聚在一起下象棋的老人们,“你看,大家有说有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环境细节上也尽显关怀与用心。大厅的防滑地胶踩上去软软的,走廊里每隔一段距离就安装着无障碍扶手。推开一间宿舍的门,只见床头柜包裹着厚厚的防撞条,卫生间的紧急呼叫装置就安装在老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儿打造成老人们的第二个家。”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业务院长姚春梅介绍道,“除了日常照料,我们还定期组织戏曲表演、书法比赛等各类文娱活动,还携手医院、社区开展义诊活动,让老人们生活更便捷、更舒心。”
“这儿就像温馨的港湾”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欣奕
8月15日,十三师红星二场居民陈菊花(右)在金色阳光日间照料中心练习书法。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欣奕 摄
8月11日,走进十三师红星二场金色阳光日间照料中心,只见红星二场居民陈菊花与姐妹们围坐在一起,说笑声不断。
“这里夏天有空调,还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活动,我们能写字、画画、看电影,这儿就像温馨的港湾,让我的老年生活幸福感满满。”陈菊花说。
这份幸福得益于十三师新星市对民生工程的大力投入。2022年,红星二场投资620万元建成金色阳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2024年3月,在十三师新星市残联支持下,团场进一步打造日间照料中心残健融合服务点,构建起全方位服务体系。
现在,该服务点不仅可以提供社区康复、残疾人康复健身、辅具共享、家庭医生签约等基础服务,还配备有盲文书籍、听书机、无障碍电影放映设备等。
在红星一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赢得了居民的赞誉。
“老伴突发脑出血,在这里治疗两个疗程后,现在能扶着东西走路了。这里离家近,医生又尽心,效果特别好。”红星一场居民杨凤英对红星一场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服务赞不绝口。
据了解,由十三师社会慈善公益志愿者协会运营的红星一场日间照料中心,自去年8月1日试运营以来,已为3.4万人次提供餐饮、娱乐、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其中医疗服务备受老年人青睐。
“辛氏中医院有4名专家坐诊,每周二和周五,院长专家团队与河南援疆专家团队也会前来。我们计划增加专家坐诊频率,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十三师社会慈善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辛利成介绍道。
今年以来,十三师新星市紧扣“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聚焦职工群众养老需求,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十三师新星市已建成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个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如同一颗颗温暖的“民生纽扣”,串联起居民的幸福生活。未来,十三师新星市将继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更优质的服务、更有力的举措,守护居民幸福晚年,绘就民生保障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