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可爱的新疆丨最早的《三国志》手抄本

来源:胡杨网时间:2025-08-26 16:18:44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杨波

可爱的新疆丨最早的《三国志》手抄本

简介:

要想真正了解三国历史,还是要读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写于公元3世纪末,在几十年里就传入并流行于西域地区。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和《三国志·魏书·臧洪传》抄本残卷,便是现存最早的《三国志》抄本残卷。

1965年1月10日,一名农民在吐鲁番市南郊英沙古城一座废弃的佛塔下层发现一个陶罐,罐内装着《三国志》残抄本二卷,还有《妙法莲华经》等佛经残卷、桦树皮汉字文书、梵文贝叶两片和回鹘文字木简25枚及其他文物。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手抄本纵23厘米,横72.6厘米,本卷为纸本,作乌丝栏,残存40行,墨书570余字。第一行仅存一“巫”字的左侧残划,是原文中“是岁刘备帅军伐至巫山秭归”中“巫”字左半部分;最后一行是“敕诸军但深沟高垒”中的“高”字的笔画。与传世的宋刊本《三国志》核对,其内容完全相同。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残卷为纸本,纵24.5厘米,横34厘米,作乌丝栏,残存21行,每行28字至29字。首行仅存“不蒙观过之贷”的“贷”字。最末一行到“救兵未至,感婚姻之义”的“感婚姻”三字。全段文字除有两处个别字缺损以外,余皆清晰可认。字作隶书八分体,比较同出的《吴书·孙权传》字迹较小,捺笔也没有那么重,显然不是同一人的书体。

这两件《三国志》手抄本出土后,引发国内学界关注。有关部门对其纸张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从而得出这本《三国志》的抄写年代为公元265年至420年间,而陈寿的《三国志》写于公元3世纪末,可见其成书后迅速出现在西域,从中不难看出魏晋时期中原和西域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当时的文化传播速度之快,超出了今人的想象。

丝绸、简牍、纸张都是不易保存的有机物质,特别是《三国志》能够历经1600余年保存至今,主要得益于新疆干燥的气候条件。新疆发现的《三国志》写本的字体都比东晋、十六国时期简纸所见的字体更早。也就是说,在陈寿成书之后到西晋灭亡之前的短短20年内,《三国志》已传入新疆。

总策划:钟新

策划:麻可

动画制作:魏玉、卢艺文

文字综合网络

出品:信马由缰动漫工作室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