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霞:做职工群众的法治“守护人”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翟薇
8月15日,在一张被大量文件、卷宗、法律书籍占据的办公桌前,十三师新星市司法局业务科科长刘召霞看着考试合格人员名单,长舒了一口气。这场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的“十三师新星市2025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终于顺利结束了。
刘召霞(左)对务工人员进行普法宣传,帮助她们了解如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资料图片)。魏巍 摄
“这次参加考试的人员,成绩都不错。”刘召霞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普法宣传和执法培训,如今十三师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都有了很大提升,而她作为法治建设的一名参与者、建设者,感到非常高兴。
2008年7月,从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的刘召霞,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内的1年时间里,她成长了很多,认识到基层群众法律知识的不足。于是,刘召霞决定留在新疆。服务期满后,她顺利考入十三师司法局,并主动申请到红星四场司法所工作。
从人民调解到法律援助,从化解邻里纠纷到普及法律知识,作为面向职工群众的第一道窗口,基层司法所事务繁多且琐碎,这让初到司法所工作的刘召霞不敢有半点松懈。
“在基层,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刘召霞说。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她积极参与各类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016年,刘召霞在火箭农场司法所工作期间,接待了一对被拖欠工钱的外来务工人员。“夫妻俩的神情焦急且无助,让我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刘召霞说,当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们讨回公道。
原来,夫妻俩因有急事要回老家,向工程承包商讨要工钱,但对方却以工期未结束为由,拒绝支付。
为了让夫妻俩尽快拿到工钱,刘召霞第一时间联系了工程承包商,却遭到拒绝。后来,刘召霞多次前往工地,与工程承包商协商,向他阐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
最终,经过刘召霞的努力,工程承包商愿意支付夫妻俩8000余元的工钱。看到夫妻俩拿上工钱后激动的样子,刘召霞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每当看到职工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露出满意的笑容时,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这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刘召霞说。
2019年11月,因工作需要,刘召霞调整到法治工作岗位,负责合法性审查、执法监督协调、行政复议和应诉等工作。面对陌生的工作领域,刘召霞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学习钻研政策法律知识,吃透上位法和上级政策文件规定。
“每一项行政决策、每一个即将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都关系到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与合法性,容不得半点疏忽。”刘召霞说,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有法可依,她常常因为一个语句、一个词语,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近年来,刘召霞着眼于健全依法行政制度,参与制定完善30余项制度文件,编印5万余字的《十三师依法行政制度汇编》《法治政府建设资料汇编》,为各单位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参考;审查各类上会文件500余件,提出意见700余条;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842件;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100余件;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大培训195(班)次,培训人员1.39万余人次;评查行政执法卷176卷;组织开展群众法治大培训453(班)次,培训人员4.84万余人次。
凭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刘召霞出色地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工作,先后荣获中国法学会100名全国优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兵团司法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梳理规范,为优化师市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召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