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活力满格 消费正旺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9-11 08:55:48 作者: 编辑:草娃 责任编辑:张志玲

活力满格 消费正旺

编者按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头牵动着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一头关联着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眼下,兵团消费市场涌动着蓬勃生机。各师市积极作为,以旧换新点燃消费热情,业态更新点亮商圈活力,服务升级温暖群众生活,一系列扎实有力、富有创新的政策举措陆续落地见效,正持续汇聚消费暖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商圈提质 融合多元消费场景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段若冰、常驻记者王艳

八师石河子市幸福路步行街上人流如织(摄于8月21日)。程湘钰 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八师石河子市幸福路步行街上,人流如织,香气四溢。“下班来这儿逛逛特别放松!街上有百货、零食、饰品,还有表演和各类游乐设施,烟火气十足!”石河子市民张雨涵提着刚买的零食和奶茶,笑意盈盈。

作为石河子市主要商圈之一,幸福路步行街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持续推进街区改造提升,着力打造兼具军垦文化特色与现代消费体验的高品质“城市会客厅”,将幸福路步行街建设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天候综合型消费街区。

2024年,为进一步破解设施老化、业态传统等难题,八师石河子市投入3500余万元,对幸福路商圈实施全面优化提升,涵盖电线管网、公共设施、绿化亮化、道路拓宽、业态布局等多个方面,推动老商业街焕发新活力。今年,新入驻步行街的品牌商户已超过30个。

改造采用政企协同模式,将石河子市时代太百购物中心闲置地下室改造为“食代美食集”,引进60多家餐饮店铺,打造沉浸式美食空间。“90后”商户李凯荣说:“租金比地面低15%,成本降了,客流反而增加25%。”数据显示,美食集开业3个月以来,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次,带动商场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10%。

硬件提升的同时,治理模式也在创新。老街街道成立幸福路商圈联盟管理委员会,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统筹协调商户需求。“现在有难题找管委会,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绝味鸭脖店老板张业全说。管委会定期组织商户交流、联合营销活动,还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协助商户申请低息贷款。

在幸福路小吃一条街,160余个新修“潮盒”让流动摊位实现固定化经营。个体经营户程德会盘算道:“现在水电不愁,卫生条件改善了,‘潮盒’里冬暖夏凉,摊位位置固定,我们可以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收入。”

“以往流动摊位看起来比较杂乱,如今经过有序规划,街道变得整洁多了,开阔了不少,逛街体验感也更好了。”石河子市民张梦雪说。

作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幸福路步行街注重文化赋能,以军垦文化为底色,实景还原上世纪80年代商铺场景。在打造“一站式”消费空间的同时,幸福路步行街已实现多样场景融合,形成“商旅文体”齐头并进的消费氛围。

今年,幸福路文创集市开业,主要经营文创产品。负责人王士宁说:“依托幸福路步行街的整体流量,我们创新推出更趋年轻化的产品,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众多疆内外游客前来购买。”

除此之外,文艺路演、游园会、诗歌朗诵等主题活动接连在此举办,今年已开展40余场活动。数据显示,今年开街首日客流量突破万人次。

如今,幸福路商圈已拥有1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和600余家商铺,正加快智慧化转型。通过AI摄像头、大数据监控平台,可实现人流实时监测与消防智能预警。“我们整合城管、市场监管和消防力量,依托党群服务站定期开展巡逻,及时处理食品卫生、消费纠纷等问题。”石河子市老街街道12-1社区党委书记汪刚强说。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建引领、服务整合、功能创新为核心,依托幸福路商圈联盟管理委员会,在解决治理难题、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精心打造商圈党群服务站,把军垦文化融入商圈发展,不断提升幸福路的集聚效应和消费体验,打造更加舒心、更加友好、更具活力、更加繁荣的商业街区。”石河子市老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盼龙说。

以旧换新 加力扩围实施政策

周廷瑜

五师八十六团秋林二手车交易市场内,消费者正在选购车辆(摄于9月1日)。周廷瑜 摄

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到来,五师八十六团秋林二手车交易市场也迎来交易高峰。交易大厅内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市场里,前来选车的消费者驾驶着车辆排起了长队,热闹的景象让整个市场充满了活力。

上午12时,笔者在市场内走访时发现,前来看车的消费者覆盖了各个年龄段:有带着全家来挑家庭用车的中年夫妇,有仔细检查发动机舱的年轻上班族,还有专程来淘经典款的爱车人士,每个人都带着对“代步伙伴”的期待。

“我的预算有限,但又想找辆空间大、油耗低的车,对比下来二手车性价比最高。”刚在团场工作两年的李灏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身旁一辆三年车龄的SUV,语气里透露着满意,“这辆车车况可以,里程数也不多,总价比新车便宜4万多元。现在,市场里有一条龙服务,不用再跑各个部门办手续,省钱又省心,一会儿就能开回家。”说话间,李灏跟着业务员走进交易大厅去办理后续手续。

交易大厅内,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该团职工张英正拿着身份证和车辆资料排队办理过户手续,她告诉笔者:“以前总听人说二手车水深,怕买到事故车、泡水车,就算看中了也不敢下手。这次来秋林二手车交易市场,看到一条龙服务保障,心里一下就踏实了。”她还说,从选车到办理手续,全程都有工作人员引导,交易过户、鉴定评估、保险咨询这些事儿,在市场里就能一次性搞定,不用跑冤枉路。

在车商钟强的车行里,他忙着给客户介绍车辆配置。“以前我在博乐市南城开店,门店小,客源少,挣得比较少。”钟强告诉笔者,“两年前,我搬到秋林二手车交易市场后,客源多了,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20多辆车,就算是淡季,也能卖出去10多辆车,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钟强指着车行里停放整齐的车辆说,现在市场里车商多,车型丰富,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加上市场统一规范管理,大家做生意也更有底气了。

市场经理梁芸介绍,目前市场内共有35家车商,汇集了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消费旺季到来,叠加政府促消费政策落地,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截至8月30日,我们市场新车注册约1200辆,二手车交易量达5000辆,这个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不少。”梁芸笑着说。

据了解,五师双河市专门列支20万元加力开展汽车消费补贴活动。截至目前,该活动已累计发放补贴113万元,实现销售额达5200万元,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同时,师市大力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已累计发放补贴750万元,带动消费增长5100万元,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秋林二手车交易市场等平台的持续火热提供了有力支撑。

运输升级 贯通城乡物流动脉

张智、聂晨曦

北屯邮政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发验机前处理破损邮件(摄于8月29日)。张智 摄

8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分公司(以下简称“北屯邮政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一派繁忙景象。数十名快递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分拣、扫码、装车工作,一件件包裹即将发往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十师北屯市和各团场。

今年以来,十师北屯市锚定“物流畅、消费旺、民生优”的发展目标,以物流运输升级与消费提振为双引擎,通过邮政寄递扩容、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硬件升级及交通服务优化等举措,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与数字化浪潮的深度融合,职工群众的消费模式正从线下向线上、从“即时拥有”向“即时送达”转变。面对爆炸式增长的线上订单和消费者对时效、服务日益提高的要求,快递服务不再仅仅是“送达”,而是延伸出预约配送、送货上门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北屯邮政分公司依托“物流+”模式,精准对接地方特色产业,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北屯邮政分公司已累计收寄蜜瓜超7000件,有效带动种植户收入稳步提升。针对新疆特色冷鲜肉产业,我们主动走访市场,依托专业冷链配送服务,成功收寄冷鲜肉近100吨,为商户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运输保障。”北屯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银浩说。

北屯邮政分公司发挥物流与仓储优势,深度融合地方特色产业与政务服务,截至目前,玉石寄递业务收入达30万元,业务量近4万件;与政务服务中心合作推出“政务专递、政府买单”服务,实现行政服务免费邮寄到家;联合户政大厅开通身份证邮寄服务,转化率保持100%。“现在身份证可以直接邮寄到家,不用再跑第二趟,这服务太贴心了!”北屯市民王军的称赞,正是政务服务效率与职工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的生动写照。

如今,北屯邮政分公司的智能收寄设备广泛覆盖,部分设备依托人脸识别与远程验视技术,实现100%实名核验与无人值守;2000平方米的处理中心内,自动化分拣系统每小时可分拣18000票快件,大幅节省人力并提升准确率;智能仓储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库存精准控制,大数据平台与智能客服机器人则实现运营数据深度分析与24小时客户咨询响应。

“今年截至8月底,北屯邮政分公司累计收寄邮件近40万件,投递总量超30万件,创收约34万元,其中,乡镇投递3万余件。通过合作转投1万余件民营快递,在完善物流网络的同时助力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北屯邮政分公司总经理马占永说。

在交通服务领域,十师北屯市以创新破解难题,为提振消费保驾护航。此前,“打车难、等车久”问题困扰部分市民,早晚高峰、恶劣天气时段尤为突出。为此,十师北屯市交通运输局推动出租车行业数字化转型,促成出租车公司与“迪尔出行”“北屯有的”两大电召平台深度合作,将全市出租车资源接入智能调度系统。

如今,市民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北屯有的”,或在高德地图里选用“迪尔出行”,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叫车,实现从“路边等车”到“精准接驾”的转变。“以前周末带孩子去商场要等20多分钟出租车,现在5分钟就能到,出门购物方便多了!”北屯市民李红感慨道。

出租车司机房利也算了一笔账:“接入平台后派单精准,空驶率下降,收入比以前提高不少。”据北屯万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辉介绍,该公司204辆出租车均已开通网上约车服务,“线上”模式不仅拓展了司机接单渠道、满足了乘客需求,也助力公司实现客运业务精细化管理。

从寄递扩容到产业赋能,从智能物流到交通升级,十师北屯市正以物流运输为纽带,持续激活消费市场、改善民生体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群众福祉提升筑牢坚实根基。

街区改造 绘就宜居宜业图景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冯晓玲、通讯员姚鹏

游客在十二师新天润天街“城北小巴扎”挑选文创产品(摄于8月15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摄

华灯初上,乌鲁木齐城北的十二师新天润美食天街渐渐热闹起来。湖北小龙虾、四川兔头、新疆红柳烤肉的香气在空气中交织弥漫,孩童在游乐区追逐嬉戏,文创摊主热情推介着特色产品。这片日均客流超1.5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的“城市会客厅”,已是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谁能想到,其前身是乌鲁木齐养禽场?它的蜕变,正是十二师推进街区更新、提振民生消费的生动缩影。

“以前逛夜市为停车头疼,现在上千个车位随便停,地铁1号线三工站出来走10分钟就到,太方便了!”乌鲁木齐市民陈涛手持消费券,与好友在火锅店用餐。交通完善与消费场景优化,让这个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餐饮乐园”年均吸引游客超500万人次。

“十多年的改造,核心是完善基础设施,对天街路段、建筑立面及周边环境彻底重塑风貌。”常州街片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组组长颜丹丹说。改造紧扣“留文脉、兴业态”理念,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注入新功能。如今,3000余家经营主体在此扎根,新天润天街与“城北小巴扎”形成差异化定位、互补发展格局,“文旅+新场景”模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文化”碰撞出火花。

“白天是精品店,晚上变夜市摊”,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让“85后”创业者田雪的文创店生意火爆。“街区定期组织促销活动,政府发放消费券,旺季日均销售额比开业时翻两番。”田雪的获得感,源于十二师构建的“餐饮引流—市集留客—配套增收”消费生态链。“碎片化激活”模式让每个摊位都成为消费增长极,也成为展示新疆特色好物的窗口。

在十二师,类似新天润的焕新街区并非个例。各团场、管委会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将民居、民俗与旅游开发融合,活态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为职工群众开辟致富路。特色餐厅、民宿、工艺品店与文创店、咖啡馆、旅拍店比邻而居,多元业态蓬勃生长,各族群众和谐共处,织就了一幅历史与现代交融、宜居与宜业并重的生动图景。

街区焕新,不仅是商业繁荣,更有民生温度。“以前小区缺乏游乐设施,孩子没地方玩,晚上车难停。你再看看现在!”在十二师三坪农场商业街经营美发店10年的邹培明,看着窗外整洁的外墙、规整的停车位和宽敞的道路,感慨地说。这条由分散院落整合的商业街,引进专业物业统一管理,面貌一新,配套建设了超市、药店、居民活动中心,运营起提供助餐、托养服务的老年食堂。“现在生意好做了,居民生活方便,晚上街上都是散步的人,烟火气更浓了。”邹培明感慨道。

城市之美,在于以人为本。十二师将街区建设作为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抓手,从“绿色宜居”破题。“我们定下‘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把闲置地、边角地变成‘家门口的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十二师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计洁介绍。如今,12个特色口袋公园散落辖区,配备健身步道、休憩长廊,成为邻里交流的“暖心客厅”。

宜居底色上,十二师同步夯实街区“硬支撑”。升级供暖保障体系,构建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多元化供热格局,保障居民温暖过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分类设施逐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领先;城区绿化持续推进,人均绿色空间不断增加……一系列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品质”举措,为街区消费活力筑牢根基。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