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英才风采录丨高宗余:为兵团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9-13 08:20:31 作者: 编辑:草娃 责任编辑:杨波

兵团英才风采录丨高宗余:为兵团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兵团日报驻站记者李秀

9月8日,高宗余(右二)和学生研讨如何解决电动拖拉机储能、续航和导航定位等技术问题。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摄

9月初,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在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三楼的一间实验室里,教师高宗余正带领团队攻关电动拖拉机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的相关问题。

实验台前,一排排设备发出“嗡嗡”的声响,示波器上跳跃着密密麻麻的信号波形。高宗余指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对身边的几名研究生讲解着数据高低意味着什么,还不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这几年,高宗余致力于农业工程与电动农机混合储能动力系统控制方法的创新设计,在电动拖拉机动力单元设计与功率控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4年6月,高宗余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因所学专业为工业自动化,毕业后他进入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担任技术员。

“我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第三冶炼厂工作了4年。这段经历,为我积累了宝贵的工业实践经验,也让我对理论和实践如何更好地相结合有了初步理解和认知。”高宗余说。

为了提高专业技能,2002年,高宗余考入兰州交通大学攻读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2006年,他又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高宗余在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期间先后在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年的跨学科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他后来的科研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会,石河子大学向高宗余抛出了橄榄枝,高宗余毫不犹豫地决定到石河子大学任教。

2022年3月,47岁的高宗余成为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

从首都到边疆,这一转变看似巨大,但对高宗余而言,却是找到了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科研天地,是机遇也是挑战,他的专业研究方向,也从工业自动化转到农业工程,实现了从工业领域到农业领域的跨越。

“新疆农业机械化需求巨大,但传统燃油拖拉机存在能耗大、污染重等问题,而纯电动拖拉机又受限于续航时间短、动力不足的影响。我的研究方向就是解决制约农业机械应用推广的‘瓶颈’问题。”高宗余说,“来到石河子大学后,我便致力于研发更适合新疆农业需求的电动拖拉机动力系统,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及新疆地区特点的电动农业机械,为兵团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3年来,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高宗余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测量拖拉机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负载特性,为科研攻关收集第一手资料。

针对电动拖拉机单一能量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优势、无法较好满足拖拉机作业时随机载荷谱密度大的问题,高宗余带领团队设计了基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并联的电动拖拉机复合式能量系统。

研究表明,这种分层解耦控制策略使氢燃料电池平均效率在试验循环内显著提高,整车等效氢气消耗量明显降低。这意味着拖拉机在保持动力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高宗余的带领下,团队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团队提出的创新能量管理方法,为电动拖拉机的实用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团队还将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电动拖拉机的能量管理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展示了智能控制算法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除了从事科研工作,高宗余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动态,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科研生力军。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李育峰说:“高老师在指导我们做实验的同时,总是鼓励我们要有创新思维,不要被传统观念束缚,要敢想敢闯敢试。”

高宗余始终认为,科研工作者既要重视理论创新,更要关注实际应用。他带领团队不仅进行理论建模和算法设计,还参与实验系统的搭建和测试。

今年4月,高宗余担任石河子大学新成立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负责人,将科研方向拓展至更广阔的精准农业领域。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