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载焊花路 淬炼兵团“钢铁裁缝”
——记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高级技师王勇的匠心之路
胡杨网李萍 通讯员刘建光
焊花四溅,弧光闪烁。当54岁的王勇摘下防护面具,那张被弧光映照的脸上,刻满了36载岁月的执着与坚韧。作为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水热产业市政营业所焊工技术骨干,他用手中的焊枪,将冰冷的钢铁“缝”合成保障城市温暖的动脉,被誉为“钢铁裁缝”。
王勇正在工作中。刘建光 摄
从“手抖”到“高手”:淬炼源于千锤百炼
“第一次拿焊枪,手是抖的,连一条直线都走不好。”回忆起入行之初,王勇坦言,自己也曾因焊口几乎“道道返修”而备受打击。但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倔劲,“别人越说不可能,我越要去尝试。”
为了攻克难关,他把车间当成了家。白天,他虚心向每一位老师傅请教;工余,他捡来废铁块,一遍遍练习。从清晨7点到深夜11点,日复一日的苦练持续了整整四个月。这份执着不仅磨炼了技艺,也铺就了一条清晰的成长之路:2007年,他考取焊工技师证书;2013年,晋升为高级技师,并被派往西安交通大学进修;2014年,成为杨建立大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2015年,又入选在上海船厂举办的新疆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正是这种永不停歇的学习,让他从一名学徒,真正成长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骨干。
王勇正在工作中。刘建光 摄
于“危难”显“身手”:担当熔铸铮铮铁骨
真正的“大考”,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热电厂50兆瓦#1炉疏水母管突然断裂,滚烫的水汽喷出六七米远。危急关头,王勇临危不乱,果断采用带压补焊的方案,在高温高压下精准操作,成功避免了一次重大停炉事故。数九寒天,135兆瓦#1汽机关键阀门发生泄漏,又是王勇,顶着巨大压力,以高超的带压堵漏技术化险为夷,保障了千家万户的温暖。36年来,他就像一名随时候命的“管道医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勇正在工作中。刘建光 摄
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清单,是他奋斗之路的最好注脚:从2006年起,他多次斩获集团职业技能竞赛冠军;2009年,荣获八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1年,代表兵团出征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荣誉的高光时刻在2015年到来,他一举夺得兵团焊工选拔赛一等奖,并被授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这一崇高荣誉。
从“工匠”到“导师”:传承点亮星星之火
面对诸多荣誉,王勇却始终认为,“电焊工”这个称呼最为贴切。他常说:“作为从焊接最基层成长起来的一员,为供热事业贡献力量,是我的光荣。”如今,这份光荣正通过他延续下去。
王勇正在工作中。刘建光 摄
作为大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王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诀窍传授给年轻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徒弟已成长为产业的焊接中坚。“我们焊接的是冷冰冰的钢板,但更要‘焊’接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王勇说。202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勇创新工作室”即将成立,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的肯定,更是为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的新平台,将以“名师带徒”的方式,点亮更多技能传承的“星星之火”。
三十六载风雨兼程,王勇用青春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他手中的焊花,不仅熔铸了坚固的管道,更温暖了一座城市,照亮了一条属于新时代兵团工匠的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