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核桃兄弟”合力种出“致富果”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谌慧
“大哥,吃饭没得?走,尝尝我的手艺。”
“哎,兄弟,你来我家嘛,尝尝新鲜的羊娃子肉。”
……
9月11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时,核桃园里夹杂着四川方言与新疆方言的热络对话吸引了众人。
对话双方是柯柯牙镇果农木合旦·吐尔迪与赵武忠,两人因核桃结缘、靠核桃致富,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核桃兄弟”。
两人的故事要从1996年讲起。那年,赵武忠从四川南充来到新疆后,拾过棉花、打过零工。2000年,阿克苏地区开始推行荒漠绿化政策,“谁建设、谁管护、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让赵武忠颇为心动,于是便倾尽积蓄,在柯柯牙镇果林村承包了35亩荒地种核桃苗,也种下了对新生活的期盼。
在温宿县组织的一次果树技术培训班上,赵武忠认识了有多年种植经验的木合旦·吐尔迪。见赵武忠勤快又朴实,木合旦·吐尔迪常主动到赵武忠的核桃园里教他种植技术,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1年,由于管理不当,赵武忠的核桃园产量低、挂果少,他一度产生了放弃的想法。“是木合旦·吐尔迪大哥拉了我一把,不仅鼓励我从头再来,还借给我1万元钱买农资。”这一雪中送炭之举,让赵武忠重新燃起了斗志。
在木合旦·吐尔迪的持续帮助下,赵武忠潜心钻研核桃种植技术,改进管理模式。2006年,他的核桃园终于转亏为盈。2007年,赵武忠依靠种植核桃纯收入5万元。随着种植管理技术的提升,他的核桃园产量也大幅上涨,平均亩产从最初的100公斤增加到如今的300多公斤。生产逐渐走上正轨的赵武忠不但还清了欠款,还买了汽车,在县城买了楼房。
日子好了,赵武忠始终没忘木合旦·吐尔迪的恩情。长期以来,木合旦·吐尔迪的核桃园种的是老品种,产量远不如赵武忠的核桃园里选择的新品种。于是,赵武忠便主动上门,向木合旦·吐尔迪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
“我让他砍枝嫁接,他既心疼果树,又担心改良期间没收入,一直犹豫不决。”赵武忠说。为了说服木合旦·吐尔迪,赵武忠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摆事实、讲道理、比数据,一点点打消了木合旦·吐尔迪的顾虑。2007到2008年的春夏季,赵武忠每天都去木合旦·吐尔迪的果园帮忙,从切木、接穗到绑扎,全程手把手地教。“干完活就在大哥家吃碗拉条子,可口又舒心。”赵武忠笑着回忆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科学改良和管理,木合旦·吐尔迪家的核桃平均亩产也突破了300公斤,收入翻了好几番。
如今,这对“核桃兄弟”还创建了自己的核桃品牌——“温巴郎”,想带着更多乡亲一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