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马成、吕志
语言文字工作既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作出战略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加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提供了重要遵循。
充分认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
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为各民族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促使知识、观念、价值观在各民族间广泛传播。通过这种交流,各民族能更好理解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伟大成就与崇高理想,凝聚起对中华民族整体的强烈认同感,消弭思想层面的分歧,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每个人心中,使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重要方式。各民族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成就,从而做到人相亲、情相融、心相印。
有助于促进经济协同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在经济领域意义非凡。它降低了各地区、各民族开展经济合作的沟通成本,显著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作。各民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更深入地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有助于保障教育公平发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助于确保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构建高水平教育体系以及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良好的语言沟通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石。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有效消解因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信任与团结,有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推广普及、科学推广普及,以增强“五个认同”为目标,加强与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浸润活动的有机衔接,一体推进推广普及工作。要加大推广普及工作政策研究,针对不同受训群体制定工作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各部门在岗位设置、劳动薪酬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实现各族群众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大力营造推广普及氛围,积极构建嵌入式生活环境,倡导各族群众在公共场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发挥学校作用,建强基础阵地。要夯实学校主阵地,充分发挥语言文字育人价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各项工作中。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持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和“经典润乡土”计划,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建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强化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文字规范引导,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塑造有利于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
拓展培训对象,服务保障民生。坚持分类施策,在深化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同时,注重社会层面群体的推广普及成效。优化“1+N”培训模式,由以往以夜校为单一渠道,向线下线上教学并重的多模态、全区域、全天候学习方式转变。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开展对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城市新兴就业群体的教育,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推广适合各层次各领域人群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能学习云平台和数字资源,满足各族群众时时学、处处学的需求。支持鼓励企业园区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青壮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产业发展带动各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提升。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水平。要多渠道引进师资力量,挖掘提升现有培训师资队伍质量,就近就便从各级学校选派合格专业教师,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支持民族地区结合实际,通过招募驻村干部、西部志愿者、退休教师、支教老师、下沉乡镇干部等方式,充实基层师资队伍。探索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兼职培训师资岗位补贴标准,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夯实条件保障,提升支撑能力。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机制,深入研究、分类研发适合在校青少年、青壮年农牧民、产业园区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的培训材料和学习资源。鼓励各级各部门突出实践性,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文旅融合、网络直播等实际,开发学习资料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开发更多适用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采取市场化形式,供学习者自主选择。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推广普及工作成效进行科学评价。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会议活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