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师一牧场:牛羊相伴处 文旅烟火起
龙振华、钟昌涛、王震
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鸟瞰(摄于8月5日)。翟志芬 摄
秋日的十四师一牧场草原上,成群牛羊悠闲觅食,不远处的蓝湖生态园里果实满枝,智能观光车沿架空的生态步道缓缓行驶——这幅草原牧景与文旅体验交织的画面,正是一牧场以草原为核心推进农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
“以前,我们牧场只靠卖牛羊、卖雪菊赚钱;现在,游客来了,观草原、住民宿、体验牧家生活,一份资源能赚‘好几份钱’!”一牧场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场长艾尼瓦尔·阿不都吾甫尔,站在草原观景台上,望着远处行驶的观光车,向笔者感慨道。
作为扎根昆仑山北麓的草原牧场,一牧场平均海拔2000多米,广阔草原与凉爽气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该场坚持“以草定畜、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改良牛羊品种,修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凭借肉牛存栏量超1万头,羊肉肉质鲜嫩无膻且畅销乌鲁木齐、和田等地的畜牧产业基础,在十四师昆玉市率先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
除了促进畜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一牧场还深挖草原周边的特色种植资源,将昆仑雪菊打造成“草原文旅新名片”。雪菊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原山区,具有药用价值。
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一牧场充分依托当地丰富的草原资源,积极拓展相关业态,力求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今年5月,湖南卫视《乘风2025》节目组在海拔3200米的草原区域取景,相关片段播出后,“昆仑山风光”话题在微博引发2.1亿次阅读。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顺势推出“同款体验线路”,串联草原骑行、民俗家访等项目,6月至8月间,周边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从上年同期的60%升至96%,羊肉、雪菊等特产通过商超及线上渠道,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而早在2023年10月,该景区便与本地通航企业合作推出“昆仑路书”直升机观光项目,15分钟航程可俯瞰“雪山映草甸”“峡谷藏绿洲”的地貌景观。截至今年8月,该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其中疆外游客占比62%,与13公里长的生态步道形成“空中+地面”的立体游览体验。
蓝湖生态园以其高山堰塞湖的清澈湖水和丰富多样的果树闻名。园区内配备了休闲座椅、观景台、彩虹跑道、水上游乐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园区内的蓝湖酒店经营者罗玉明告诉笔者:“今年以来,随着一牧场旅游的发展,我们酒店入住率提高了不少。2024年上半年,酒店月均入住率约40%,疆外游客占比22%;2025年上半年月均入住率升至75%,疆外游客占比达45%。”
值得一提的是,一牧场在推进农文旅融合时始终坚守生态底线。“草原是我们的根,不能为了赚钱破坏环境。”艾尼瓦尔·阿不都吾甫尔指着架空的生态步道介绍,“这种设计能把对草场的破坏率控制在0.3%以下。导游上岗前需要通过草原生态知识考试,带团时要提醒游客‘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同时,一牧场借助兵地协同优势,与和田地区共享旅游数据、开通短途旅游直通车,将草原文旅资源与昆仑山南段景点联动,今年上半年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去年同期的1.5天增至2.8天。
如今,一牧场草原已成为昆仑山下农文旅融合的核心区域:草原上的牛羊既是牧业的“宝藏”,也是文旅景观的“主角”;牧工的生产生活场景,化作游客体验的“亮点”。
正如艾尼瓦尔·阿不都吾甫尔所说:“咱们的草原不仅要养牛羊,还要留住游客,让更多人感受昆仑山下的好日子!”这片草原用实践证明,以农牧资源为根基的文旅融合,能让边疆的“诗与远方”更具烟火气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