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铸牢共同体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9-25 09:22:42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赵霞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铸牢共同体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文化广场上,居民们载歌载舞,共庆丰收;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并肩劳作,技术交流热火朝天;校园社区内,孩子们手拉手诵读经典,笑脸如石榴花般绽放……今日新疆、今日兵团,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处处流淌着民族团结的暖流,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作为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动力澎湃强劲。

以发展促团结 共同富裕步履铿锵

在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喀尔墩村,160余名村民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相继走上舞台,进行民族赛装活动现场走秀,彰显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资料图片)。

9月15日清晨,十四师二二四团和泰新区居民西尔尼亚孜·米吉提像往常一样来到养殖区,给自家的100只羊、20头牛添加饲草。

2016年底,36岁的西尔尼亚孜·米吉提与乡亲们一起搬进和泰新区,就此告别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这多亏了团里的好政策。团场还给我们免费提供圈舍,出资进行改造升级,现在每年靠养殖就能收入十多万元!”西尔尼亚孜·米吉提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二二四团党委充分利用和泰新区职工群众养殖基础好的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免费提供给居民使用。2023年,团场又投入600余万元资金,对和泰新区养殖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带动近500户养殖户增收致富。

发展是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兵团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团结,以紧密团结凝聚发展合力,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基础设施改善等举措,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职工群众,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的经济根基。

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各民族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熟练作业。这家企业吸纳了本地及周边县市1600余人就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各族职工互学互助、亲如一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李平介绍。

持续深化产业赋能、强化就业保障、补齐民生短板……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持之以恒的努力,兵团以高质量发展成果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心基础,凝聚各族职工群众共同奔向美好生活。2024年,兵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969元,共同富裕的底色愈发鲜亮。

以文化润人心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游客在十师一八五团“西北之北”景点拍照留念(资料图片)。

四师六十九团中学学生练习绘画。该校以多民族融合办学为特色,常态化开设“语文+红色革命故事”“思政+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入人心(资料图片)。

日前,在五家渠第三中学校园里,书声琅琅,努尔艾力江·努尔敦正深情朗诵唐诗《卖炭翁》,语调铿锵、情感真挚,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我热爱朗诵,喜欢唐诗宋词。诵读经典不仅是读文字,更是读历史、读情感,能够让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努尔艾力江·努尔敦告诉记者。

如今,经典诵读、书法教学、传统节日习俗体验等活动,已成为五家渠第三中学常态化的教学载体,让各族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润疆,为建设美丽新疆、繁荣兵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兵团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作用,加快构建覆盖兵团、辐射地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教育引导、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等方式,增强各族职工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八师石河子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近年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文化引领作用,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先后推出5个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展,在全疆进行巡展,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来自和田的参观者阿不力克木·麦麦提感慨道:“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太伟大了!这种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跨越时空的奋斗史诗,正成为凝聚新疆和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精神纽带。随着文化润疆深入推进,兵地各族职工群众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愈发强烈。

以交融聚合力 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在三师五十三团二连民族团结大院里,连队“两委”成员(左)和居民一起采摘成熟的葡萄(资料图片)。

9月18日,秋日阳光下,三师图木舒克市锦绣街道天福社区的“邻里亭”里暖意融融,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话家常、谈变化,欢声笑语不断。

居民古再奴尔·塞米说:“家门口就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家闲的时候就坐在这儿聊聊天,邻里之间关系更亲密了。”

近年来,天福社区坚持“群众点单、基层列单、党员干部领单”机制,扎实办成了绿化补植、路灯更换等一系列民生实事,着力打造“石榴籽民族团结文化广场”“议事亭”等阵地,构建起“15分钟民族融居生活圈”,小区广场、凉亭、楼道都成了大家常去的互动空间。

天山南北,绿洲与沙漠相间;垦区大地,各民族血脉相连。回望新疆与兵团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巨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族职工群众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共同缔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奋进新时代,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扭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在一师阿拉尔市,职工尤良英十几年如一日帮助地方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传授种植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携手共奔致富路;十师北屯医院原副院长马殿英倾情帮扶少数民族牧民,累计捐资60余万元,为200多户牧民和3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帮助;九师一七〇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琳常年背着药箱行走在深山峡谷、穿梭于草场毡房救死扶伤,成为牧民们心目中最信赖的“健康守护人”……

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新征程上,天山南北各族职工群众赓续民族团结基因,必将携手并肩、同心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共同开创新疆和兵团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片均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