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振翔:根植沃土 花开边疆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9-25 09:22:42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赵霞

根植沃土 花开边疆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永杰 常驻记者张婷婷

9月19日,阳光透过胡杨树的枝叶,在七师一二八团崭新的文化广场投下斑驳的光影。轻轻推开该团文化宫三楼“坝上花”文学艺术工作室的门,李振翔正伏在桌前,创作他酝酿已久的长篇小说《坝上花》。旁边书架上是他的“孩子们”——《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前面有座山》《前山故事150篇》等,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泛着亮光,仿佛曾经被无数双手温柔抚摸过。

“这就是我的根呐。”李振翔抬起头,笑容里带着兵团人特有的质朴。

李振翔小时候,和家人住在连队水管点,独门独户。他最珍惜的时光就是听广播里播出的著名作家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那时我就想,总有一天,我也要当一名作家,记录家乡的故事。”李振翔说。为此,李振翔还起了个笔名:车前草,意为车排子垦区前山涝坝(现七师一二八团)的一棵草。

李振翔的作家梦如同一粒种子,在兵团文艺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2006年,李振翔的第一本文学作品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问世,书中将“二小”的成长经历、学习中的迷茫、与小伙伴间的各种游戏等,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既是他的自我写照,也是那一代兵团人成长的缩影。2024年,修订版的《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再版后荣获兵团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那个听广播的少年,终于让兵团的故事传得更远。

跟随李振翔的脚步,记者走进他亲自布展的一二八团团史陈列馆。军用水壶、磨光的坎土曼、毡筒、棉大衣、胡杨木桶……作为讲解员,他对这些展品如数家珍,能讲出每一件物品背后一段段滚烫的往事。

“这是老军垦赶过的毛驴车,这是女兵使用过的缝纫机,这是建场初期的理发椅子、照相椅子……”李振翔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仿佛不是在讲解,而是在与老友对话。就是在这里,他以团史和老军垦实物为创作资料,倾情为团场创作了散文集《前面有座山》和《前山故事150篇》。

在“坝上花”文学艺术工作室里,剪纸艺人的创作、摄影家镜头中的团场美景作品等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是创作空间,更是文化沙龙,会定期举办讲座、改稿会等,老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家在这以文会友、共同提高。李振翔说:“‘坝上花’文学艺术工作室,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前山涝坝里盛开的文学艺术之花生生不息。”

夕阳西下,李振翔走出“坝上花”文学艺术工作室,在一二八团文化广场前伫立。他静静地望着广场上嬉戏的孩子们,动情地说:“这些孩子是兵团的未来,我要把他们的祖辈、父辈的故事写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从何处来,又将走向何方。”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