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草克特格斯一家四代人守边护边:初心不改 使命在肩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9-25 09:24:29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赵霞

初心不改 使命在肩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仲秋时节的格登山,寒意渐浓。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城以西60公里处,苏木拜尔河东岸的山峦间,劲风裹着砂石一遍遍拍打着房屋。这里是护边员草克特格斯一家四代人65年来一直守护的地方。

9月15日清晨,天蒙蒙亮,60岁的草克特格斯已背上水壶、揣好干粮走出执勤房。手机里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在空旷的山间回荡,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面五星红旗,迎着晨雾缓缓升起。这抹鲜红,在枯黄的草原上格外耀眼,也见证着他42年如一日的坚守。

“从18岁接过父亲的马鞭,格登碑下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草木,我都记在心里。”草克特格斯的声音沙哑,却一如既往地坚定。

每天往返20余公里,在崎岖山路上巡逻10多个小时,查看牲畜是否越境、边防设施有无损坏,这是草克特格斯雷打不动的日常。

山高路远,风餐露宿是常态,每次他出门,妻子总会站在家门口目送许久,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山坳里。“都劝他别那么拼,可他总说,爷爷和爸爸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妻子的话语里藏着心疼,更有理解。而在草克特格斯心中,“为祖国站岗放哨,是兵团牧工最大的荣耀”这句祖辈传下的话,早已刻进自己的骨子里。

20世纪60年代初,草克特格斯的爷爷阿拉西率先扛起护边责任,成为四师七十六团边防线上的第一批护边员。那时没有像样的巡逻路,阿拉西牵着马、带着干粮,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里,用双脚丈量着边境线。后来,草克特格斯的父亲接过“接力棒”,把护边的使命一代代往下传。

“小时候跟着父亲巡边,最期待遇到边防连的‘兵叔叔’,他们教我认界碑、辨方向,还会给我塞块糖。”回忆起年少时光,草克特格斯的脸上泛起了笑意。

如今,当年的孩童已成了边防战士口中的“草叔叔”。熟悉地形的他,总是把边境线上的水源地、危险路段一一记在心里,毫无保留地告诉年轻战士;巡边间隙,他会组织护边员进行培训,教大家如何应对突发情况,鼓励大家团结互助;他所在的执勤房更是边境线上的“温暖驿站”,无论战士还是牧工,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上一碗热奶茶,门前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了所有人心中的“定心丸”。

42年来,草克特格斯还推荐培养了60多名护边员,他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2024年4月,草克特格斯的儿子阿音格光荣地成为家里的第四代护边员。

从爷爷的马蹄印,到父亲的脚印,再到自己和儿子的巡边轨迹,65年的岁月里,草克特格斯一家的足迹早已与格登山的土地融为一体。如今60岁的他,依然每天准时升起五星红旗,坚持走完每一段巡边路。

“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草克特格斯望着门前的五星红旗,语气坚定,“边境线上有我们,祖国就多一份安稳,守边护边是兵团人的本分,也是一辈子的初心,时刻不能忘!”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