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师一六五团四连:激活党建“一池水” 浇开富民“幸福花”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9-26 08:27:06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赵霞

激活党建“一池水” 浇开富民“幸福花”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苟汇敏 通讯员李金星

9月的巴依木札草原,微风拂过万亩绿毯,将野花的香气送向远方。沿着G219国道来到九师一六五团四连,只见木栈道旁的房车营地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游客们举着相机与“219(爱要久)铁塔”合影;洁白的毡房外,牧家乐工作人员哈的古丽·海依兰正手持铁勺搅动锅中的羊肉,优美的音乐旋律伴着游客的欢笑声飘出毡房……这幅热闹的图景,正是一六五团四连党支部以党建为笔墨,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以前咱靠放牧过日子,现在守着草原开牧家乐,每年能多挣5万元,这好日子是连队党支部领着咱们干出来的!”正在给游客打包奶疙瘩的四连职工海依兰・于斯甫汗笑着说,“这些手工制品,游客非常喜欢,根本不愁销路。”

一六五团四连位于巴依木札景区腹地,2017年,巴依木札草原获评国家4A级景区时,海依兰・于斯甫汗看着前来游玩的游客,心里直犯嘀咕:“游客来了吃啥住哪?”

于是,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游客反映吃饭困难”“职工想开店缺技术”“景区标识不清晰”……一六五团四连党支部一班人走遍辖区牧点,记下厚厚一本“民生笔记”。

“不能让好资源‘睡大觉’!”在党支部大会上,支委们通过商讨,提出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推动“连队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特产变商品”,把“风景”变“钱景”,让职工的“钱袋子”鼓起来的发展思路。

2018年,在四连党支部的鼓励和连队“两委”的帮助下,海依兰・于斯甫汗和妻子在自家开起了“海兰清泉牧家乐”。

“每年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景区每天差不多能接待二三十名游客,每年经营牧家乐能增加收入近5万元。”海依兰·于斯甫汗说,“以前靠放牧生活,赚钱方式单一,现在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

如今的一六五团四连,培育了10家农(牧)家乐、2家民宿、3家商铺。

“来的游客多了,还带动了土特产俏销,职工群众自己做的奶疙瘩、酸奶以及酿造的马奶酒等,都受到游客的青睐。”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陈杰介绍,2024年,四连职均收入达8.1万元,其中旅游相关收入占比超过40%,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党支部带领职工走出的“文旅兴边”新路子。

更让职工开心的是,“特色产品变商品”让手工制品有了大市场。在连队小特产业孵化园,十几名职工正围着桌子做刺绣挂件,党支部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制作好的抱枕、刺绣、奶疙瘩、风干肉等产品,不仅在景区售卖,还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把酸奶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2023年,这些特色产品销售额达5.2万元;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0%;2025年以来,仅特色挂件和摆件就已让职工增收1万余元。

“我做的刺绣抱枕很受游客青睐,现在每月能多挣2000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职工古丽扎提・马合木提迪达古丽·加哈别克说。

锚定“绿富同兴”,让草原美景“生金”。站在无底湖边,陈杰望着远处的雪山,规划着一六五团四连的未来,他说:“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旅游设施配套,推进民宿集群发展,做好‘民宿+研学’‘民宿+康养’文章,让更多职工在家门口端稳‘旅游碗’。”

此外,四连党支部还创办白杨市云上牧场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党建+合作社+职工”模式发展标准化养殖业,购入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和多胎母羊,建成1.2万平方米的标准养殖小区,目前牲畜存栏牛3092头、羊7993只、马425匹,按照“好草养好畜、好畜卖好价”的思路,让职工们抱团增收。“以前单户养牛风险大,加入合作社后,有技术指导还能统一销售,去年我家光牛出栏就挣了10万元。”职工曾龙江说。

一六五团四连党支部用党建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收获了“金山银山”。2024年,一六五团四连党支部荣获“兵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