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引擎驱动 让田野焕发生机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 常驻记者郭晓维
党支部是凝聚力量的“主心骨”,党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从党员带头探索林下套种、青年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蓬勃气象,到连队党支部领航高粱种植、延伸产业链的清晰脉络,再到连队盘活方寸资源、以 “小养殖”撬动“大增收”的巧思实践,这些连队的发展轨迹虽各有侧重,却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主线——党建引领。正是这股 “红色力量”,让基层连队突破了地域与资源的制约,在“农”字文章中玩出新花样,在产业升级中蹚出新路子,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
“农”字文章的多维破题
9月22日,五师八十九团十二连举办的丰收节庆祝活动中,一项活动格外博人眼球:吃瓜大赛。而吃瓜大赛的欢声笑语背后,是连队党支部对林下套种经济的成功探索。
8月28日,五师八十四团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方帅(左)和职工在地里查看高粱长势。周阳 摄
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连队的一个无人问津的苗圃成为连队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于是,党员郭剑虎主动提出由自己承包管理。苗圃管理的最初几年收入微薄,但这片苗圃树木间距宽达6米,而且树型偏矮小,适宜进行套种,所以,党支部建议他可以在林下套种一些作物。
这几年,郭剑虎套种过棉花、花生、黄豆等作物。今年,郭剑虎又套种了甜瓜,甜瓜成熟后,很快就销售一空。实践证明,党支部提出的立体农业思路的可行性很高。
今年年初,十二连主动承担了八十九团的“孜然+棉花”“孜然+玉米”的套种试验任务。新作物、新模式,尽管种植面积不大,可是各项管理要求多,势必是个“苦差事”。在连队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樊川疆正愁将这个任务交给谁的时候,连队青年党员孟龙主动请缨,承担这个任务。
孟龙是连队职工子女,尽管加入职工队伍时间不长,可是有多年种植经验。今年6月中旬孜然收获时,孟龙套种的孜然平均亩产66公斤。
今年,十二连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决定发展民宿经济,有4名职工带头对自己家的房子进行装修,其中3名是党员。为了扩大影响力,樊川疆化身短视频推荐官,推荐连队的旅游项目。
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连队发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中,勇于尝试,承担风险,积累经验以方便大家共同进步;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经有十几名年轻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党建引领是十二连发展的“红色引擎”,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基层,让连队越来越有活力。
高粱地里的产业延伸
“正播地产量900公斤,复播地产量在700公斤左右。今年连队的高粱地,收入稳啦!”
收获时节,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五师八十四团一连。一时间,连队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方帅的电话也多了起来。“都是问明年高粱种植计划的,有想正播的,但是想复播的要多一些。”方帅说。
而连队里最高兴的人,当属职工魏道银,他站在地头,看着收获的如同红色小山一般的高粱,笑得合不拢嘴。这份喜悦,来自尝试的成功,更多的是找对发展路子的欢喜。
八十四团一连为了促进职工增收,积极推广“多熟制”种植模式,麦后复播玉米,可是近两年玉米价格受市场影响,增收效果不明显。
那就在更新作物上做文章。2024年,连队党支部从外地购进了高粱种子,由党支部领办的益兴专业种植合作社100亩冬麦收获后,党支部决定在这片地里尝试种植。到当年9月下旬收获时,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5元的收购价计算,一亩地收入2000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职工们干劲更足。
收获后,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描绘新蓝图的思路愈发清晰:力争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在连队设立分公司,承接本地高粱收购乃至原酒代加工业务。“这样能辐射带动近1万亩土地增收,还能请酒厂代加工、注册自有品牌售酒。现在已有职工主动申请冬闲时外出学习酿酒技术了。”方帅说。
火红的高粱,映照着土地增效、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的振兴轨迹;支部的引领,让一连走出了立足资源禀赋、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方寸之间的增收密码
“马书记,如今青脚麻鸡只剩不到280只了,都是120元一只卖掉的。马上过节了,价格估计能涨到150元左右,我之前应该多养一些的……”9月23日,正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挂职学习的八十六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马渝钧,收到了连队职工岳翔的电话。
9月23日,五师八十六团三连职工岳翔在查看肉鸽生长情况。金婷 摄
马渝钧算了一笔账:鸡苗是今年5月20日买回来的,4个月可以出栏,一只鸡的投入成本在80元左右。500只鸡的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
2023年,新一届的连队领导班子成立后,连队“两委”一起走访职工群众,为发展寻计问策。一圈走下来,大家普遍认为,目前棉花种植经验成熟,而且棉花产量在全团排名靠前,对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不高。
“大处难突破,就从‘小处’发力。” 党支部很快找准方向——盘活闲置资源:一处农机库房、8亩榛子林,还有家家户户在美丽连队建设中新建的庭院。
2023年底,团场组织外出考察时,马渝钧在八十八团发现了肉鸽养殖的商机:肉鸽每月可孵化一窝,繁殖快,夏季供夜市、冬季作滋补,销路稳定。回连队后,他动员两名新入职职工租下闲置农机库房改建鸽舍,2024年便出栏500只,收入1.75万元,既盘活了资产,又为集体经济添了收入。
农机库“活”了,党支部又盯上了榛子林。经连队“两委”成员多方调研,决定引进青脚麻鸡。这种鸡出肉率高、生长快、抗病性强,适合散养,且本地养殖稀少,易打开市场。连队党支部将养殖任务交给了入党积极分子岳翔。2024年,岳翔试养了100只,积累了经验,今年他扩种到500只。
8月16日,三连代表八十六团在五师双河市党建示范引领一条街举办农产品展销,肉鸽与青脚麻鸡一经亮相便吸引众多商家关注,成功打响知名度。
谈及明年规划,连队“两委”思路开阔:“形成规模后搞深加工,做风干鸡延长销售期”“办公室前两亩林地可租给职工养鸡”“带头入股建合作社、注册品牌,还能吸纳邻村村民加入”……
党建引领到位,“土特产”也能做出大文章。方寸庭院、闲置库房、边角林地,皆可成为增收宝地。一个个连队党支部,如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细胞,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职工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