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铺霞瀚海新 文旅织梦画卷长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瀚海织锦,绿洲铺霞。随着“旅游兴疆”战略的推进,兵团凭借政策赋能、文旅融合、服务升级等举措,于大漠与绿洲交织的广袤土地上,扎实推动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兵团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累计接待游客达1542.36万人次,同比增长7.25%;游客总花费达76.25亿元,同比增长9.84%。这组亮眼的数据,既彰显出兵团文旅的蓬勃活力,又体现了文旅助民增收、为兴疆助力的切实成效。
政策赋能: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凭一张票就能游赛里木湖景区和怪石峪景区,特别划算,在赛里木湖可以欣赏壮美湖景,在怪石峪景区则能看到连片的花岗岩地貌。”9月20日,在五师双河市怪石峪景区游玩的游客杨晓燕告诉记者。
今年,五师双河市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怪石峪景区与赛里木湖景区为核心,推出景区联票项目,游客只需购买一张套票,便可畅游两处国家级景区。今年1月至8月,套票销量突破1万张。像这样通过政策创新惠及游客、激活景区热度的实践,正是兵团文旅政策赋能的生动写照。
在二师二十九团香梨小镇“博古其杯”公路自行车挑战赛上,参赛选手奋力比拼(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王云鹏 摄
而此类惠民实效,在兵团各师市不断呈现,其背后是文旅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今年以来,兵团以“精准施策+全域联动”为抓手,构建了“惠民让利、奖补激励、交通支撑、业态升级”的政策体系,促使“引客入兵团”从口号转化为实际成效,推动文旅市场形成“客流与收入双增长、政策与市场双驱动”的良好局面。
在惠民让利方面,各师市精准施策,打出“门票创新+活动引流”的组合拳。五师双河市不仅推出联票,还利用政策资金打造96公里长的“五带”旅游小环线,建设温泉康养中心、房车营地,并策划75场文体活动;十师一八五团推出景区门票优惠套餐,面向阿勒泰居民开展“家乡人游家乡”活动;九师白杨市举办“云上花海・红色白杨”文旅节。这些“一师一策”的举措既减轻了游客的负担,又使军垦文化、生态风光借助沉浸式体验深入人心。
交通织网打破阻隔,让“点上风景”成为“线上画卷”。近年来,兵团持续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提升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与便捷性。如今,秉持“快进慢游、串珠成链”的交旅融合发展理念,各师市正着力将“交通节点”打造成“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兵团已有25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师七十二团那拉提旅游公路串联起草原与酒文化产业园,成功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三师图木舒克—四十九团公路打通了白沙山、胡杨林等景观节点;十四师一牧场亚门旅游公路让昆仑山美景不再“藏于深闺”。
这种“政策搭桥、企业唱戏”的模式在兵团全面铺开——对开发跨区域线路的旅行社发放创新补贴,对提升服务质量的景区给予等级奖励,对联动消费的商户提供运营支持,以此形成全产业链激励机制。
从惠民让利到奖补激励,从交通织网到客源开拓,兵团文旅的每一步前行都深深扎根于政策赋能的土壤之中。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落地与深化,兵团文旅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续写更为绚丽的篇章。
文旅融合:打造业态创新新标杆
“格桑花配风车,拍出来就像一幅画呀!”9月21日,在十二师三坪农场亚心花海・西域欢乐城的花田边,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游客张晓琴举着手机拍照,她的女儿蹲在一旁观察蜜蜂。不远处,绚烂的花海随风起伏,马战表演的吆喝声隐隐传来,这儿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相互交织,使得兵团文旅的魅力直击人心。
今年5月,亚心花海・西域欢乐城全新升级后正式开幕。这座以“欢乐体验”为核心的文旅新地标,新增了新疆首台实景影视马战《戈壁风云》演出项目,还引进了杂技表演、非遗体验等项目,丰富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旅游业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后,游客不仅追求美丽风景,也渴望美好体验。”兵团导游协会秘书长苏文表示,应从供给侧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更多可感、可玩、沉浸式的旅游场景。
2025“西北之北”中国·北屯路亚超级联赛在十师一八三团向阳湖国际钓鱼运动基地举行。图为参赛钓手配合默契,钓到大鱼(资料图片)。赛事主办方 提供
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兵团已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3家,其中包括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26家,另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近年来,各师市持续加快景区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创新形式推动文化资源实现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进而让文旅产品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红色文旅已然成为兵团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十三师红星二场的军垦地窝子遗址纪念园开发了翻地、打土块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并搭配文创印章、定制酒等衍生产品,使得红色教育变得可感可触。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游客向乐天感慨道:“带孩子体验过许多研学活动,在这里受到的触动是最深刻的。”
在工业旅游方面,四师可克达拉市的伊力特酒文化馆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着“工业+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来自杭州市的游客李丽珍与家人在酒体设计师的指导下,成功调制出专属的“定制白酒”。她感慨地说道:“今天我第一次直观地了解了白酒的传统酿造技艺,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我真切地感受到工业生产也能充满文化温度。”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十三师东天山沙漠公园举办了音乐嘉年华活动,同时开启风筝文化季以及消费市集。该假期内,景区接待游客达19.2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3800万元,同比激增68.8%,进而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因湖南卫视《乘风2025》公演录制而热度飙升,其联动红色研学推出沙海老兵村体验线路。该假期,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57%,节目相关话题带动景区线上曝光量超过2000万次。
随着“旅游+”战略的深入推进,兵团各师市积极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文旅与康养、研学、科技等更多领域的融合路径,持续培育新的文旅增长点,助力兵团文旅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方向蓬勃发展。
服务升级:擦亮文旅发展金招牌
在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内,来自北京市的游客蔡莉在游玩过程中不慎崴了脚,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为她送来了应急药品,其住宿的民宿也贴心地准备了冰敷袋。“这儿设施齐全,服务又暖心,这趟来得太值了!”蔡莉笑着说道,临走前,她还买了当地特产——有机羊肉。
如此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据了解,在北京市对口援疆的支持下,一牧场已投资1亿余元用于建设军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涵盖游客集散中心、团史馆、红色军垦文化主题公园等核心板块。这不仅完善了景区的功能布局,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整体旅游接待能力,为给游客打造舒心、便捷的出游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完善基础设施、解决旅游服务“有无”问题的同时,兵团各景区也持续聚焦服务需求。
市民在六师五家渠文化馆参观“穿越硝烟的纸弹——山西抗战时期红色传单标语展”(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在八师一四三团九连举办的“中国蟠桃之乡”首届蟠桃大会现场,身着汉服的“蟠桃仙女”笑盈盈地把新鲜蟠桃递给观众(摄于7月26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紫璇 摄
在八师石河子市1949百里丹霞公路营地,依据“旅游服务体验官”反馈的建议,对营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新增了咖啡屋、烧烤区、户外帐篷、房车营地等设施,这些举措收获了游客的广泛好评。八师石河子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文旅科科长赵瑛瑛表示:“我们希望借助‘旅游服务体验官’的实地体验,精准找出旅游服务中的短板,进而持续改进并提升服务质量。”
事实上,这样的服务升级行动已在兵团各景区全面推进。今年,兵团谋划了总投资78.47亿元、单个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旅游产业项目共133个。截至6月底,38个续建项目与33个新建项目已相继开工,一批文旅配套设施正加速落地。这些项目的推进,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便民设施,还助力文明旅游理念普及,让游客出游更加方便。
为了使游客既能“游得方便”,又能“游得放心”,兵团各师市文旅部门持续推进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建立常态化暗访评估机制,并且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项开展执法检查,全力营造安全、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除了推进旅游服务升级之外,兵团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建设也同步开展,致力于构建师市、团场、连队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兵团已拥有10个图书馆、4个美术馆、190 个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以及1916个连队文化活动室。此外,兵团还持续推动文化惠民活动向基层延伸,各级文艺团体每年举办各类演出活动达1000余场次,使文化红利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得益于政策赋能、文旅深度融合以及服务持续升级的多重推动,兵团文旅产业实现了从单一观光旅游向全域旅游、从资源依赖型发展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深刻转变。展望未来,兵团将继续深化政策创新,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兵团,领略军垦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新时代屯垦戍边事业的蓬勃生机,努力推动兵团旅游成为新疆文旅产业中一张熠熠生辉的金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