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师北屯市依托国家试点项目推动湿地保护提质增效
完成湿地公园内生态治理面积万余亩
栖息鸟类种数新增60余种
北屯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素凡 通讯员吴晓玲)10月12日清晨,在十师北屯市丰庆湖国家湿地公园,连绵的绿意与清澈湖水紧密交融,卷羽鹈鹕、白鹭等鸟类在水面嬉戏,构成一幅宁静而灵动的生态画卷。“随着湿地公园里的植被日渐繁茂,珍稀鸟类频频现身,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咔嚓”的快门声频响,北屯市摄影爱好者王范平用手中的相机将眼前的美好画面一一记录下来。
湿地野生鸟类多样性,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16年丰庆湖国家湿地公园被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十师北屯市坚持通过科学修复、规范管理和生态价值转化,全面加强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构建起从底线约束、格局优化、系统治理到和谐共生的湿地生态保护体系,推动湿地保护从“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
十师北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勇介绍,与2014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相比较,丰庆湖国家湿地公园栖息的鸟类种数增加了60余种,目前已记录鸟类种数超过100种,占新疆鸟类种数的15%。
在系统治理方面,十师北屯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森林植被恢复异地造林、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累计完成湿地公园内生态治理面积1.05万亩,有效提高了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为筑牢鸟类生存安全防线,十师北屯市坚持法律法规“刚性约束”与基层治理“末梢延伸”并重,先后制定印发多项管理保护制度及监督管理实施方案,强化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严厉打击捕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同时,积极打通湿地公园管理“最后一公里”,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师团连三级林长与河湖长履职尽责,组建湿地公园巡护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护巡查,切实履行好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责。
与此同时,十师北屯市科学探索湿地公园可持续利用路径,新建全长32.5公里的环湖公路,串联起沿岸雅丹地貌、湖泊等景观,带动周边农家乐、度假村等旅游业态的发展,推动生态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湿地公园从单纯的生态保护区转变为绿富同兴新样板。
杨勇表示,师市将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广泛动员职工群众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助力湿地公园生态持续向好,把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