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撷英
五师双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多年来,五师双河市关工委团结带领广大“五老”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创新谋划,为促进师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注重发挥“五老”优势,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新采用“学习+体验”“请进来学+走出去讲”“常规教育+现身说法”三维融合教育模式,深入开展兵团精神等主题教育。
深化“五老”关爱,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创新开展“银发一元捐”活动,帮扶困境青少年。在各团场、街道、社区建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凝聚“五老”力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活动。
强化与教育、司法、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多元化、互动式普法形式,深化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曾获评兵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十三师新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十三师新星市关工委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狠抓“五个坚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薪火生生不息。
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师市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主动作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依托“老党员银发工作室”等平台,引领教育、卫健等行业领域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党建+社区服务中心+学校+‘五老’”服务模式逐渐成形。
健全完善师市关工委工作机制,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坚持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将关工委组织与离退休党组织深度融合,赋予各类活动阵地临时托管、心理疏导等功能。
着力打造“假日七彩课堂”“幸福学堂”“小小红星讲解员”“木兰家风传承”“新星银龄志愿服务”等工作品牌。
连续5年开展捐助、走访慰问活动。以“离退休干部结对新职工”行动助力新职工安居乐业。曾获评兵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石河子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坚持“党建带关建”,打造共融发展新范式。将关心下一代工作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有机融合,推动阵地联建、资源联用、工作联动。通过“老少共话”“中华诗词进校园”等品牌教育活动形式,开展读书、展演、征文等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
组织撰写“读懂中国”征文、拍摄微视频近百篇(部),其中53篇(部)作品获教育部和兵团优秀作品奖,参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课题,《故事里的兵团对青少年军垦文化精神传扬与创新教育示范》等研究成果被教育部关工委收录。
协同校团委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医疗科技教育等服务活动。
近年来,百名“五老”教学督导发挥“传帮带”作用,随堂听课近1万课时,形成反馈意见建议1000余条,助力学校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
兵团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兵团教育系统关工委坚持以“党建带关建”为着力点,以建设“五好关工委”为抓手,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大力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努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戍边人。
着力健全兵团教育系统关工委体制机制。立足“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兵团教育特色,发挥教育系统“五老”特长,着力打造红色基因鲜明的关工品牌。根据学生需求创建一批“工作室”,建强工作室团队、抓好家庭教育、抓实关工委建设、抓活工作创新、抓紧品牌建设。
聚焦协同化,致力开拓教育系统关工委育人新局面。通过与部门相互协作、与学校相互协同、与社会相互协力,积极融入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积极参与指导各学校学生研学、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构建跨兵地、跨系统、跨领域、跨部门的关心下一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三师四十四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三师四十四团关工委聚焦青少年国防教育与成长关怀,以“戎耀青春”品牌为核心,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护航成长的生动局面。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师四十四团关工委联合四十四团幼儿园打造国防教育基地,创新开展“老兵故事会”“国防微课堂”及亲子共读等特色活动,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社区与家庭。同时,组织“五老”宣讲团深入校园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活动,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
该团关工委着力壮大“五老”队伍,充分发挥老教师、老战士等群体的经验优势。通过课后义务辅导、心理疏导干预、协调解决学生接送与托管难题,并联合多方开展“暖冬行动”“金秋助学”等帮扶活动,切实为青少年排忧解难。
六师五家渠市青湖路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六师五家渠市青湖路街道关工委有效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资源,形成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合力。
六师五家渠市青湖路街道关工委深耕“青苗护航”三大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红色教育三部曲”;假日成长培育工程推出“点单式”课程;基层治理赋能工程建立困境儿童全链条关爱机制,创新设置“小小志愿者服务岗”,形成“小手拉大手”共建格局。
打造“一社一品”特色品牌,猛进社区“一米阳光”假期辅助班获多项国家级荣誉。推行“五老+社工+志愿者”模式,成立“护苗联盟”,创新“公益创投+关爱服务”机制,争取资金实施多个公益项目,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新生态。
八师石河子市老军垦法援工作室
八师石河子市老军垦法援工作室由政法战线退休人员组成,深耕青少年法治教育,曾获评兵团级“老党员银发工作室”。
面对青少年法治意识薄弱的问题,工作室在骆小梅、张飚等13位老政法骨干带领下,创新“法治文艺+场景沉浸”双轮驱动模式。他们将法条转化为《向校园欺凌说“不”》脱口秀等10余部文艺作品;开发“案例解读+模拟法庭”沉浸课堂,以本土案例提升普法实效,宣讲好评率达100%。
以街道、团场结对共建方式,打通基层法治宣讲“最后一米”,为团镇、街道培育法律宣传“五老”骨干,吸引众多普法志愿者加入宣讲队伍。以“亲情感化+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模式帮扶,将工作经验制度化、规范化,编写《法援工作站运行规范守则》工作手册;以师带徒、实战培训、个案指导等“传帮带”方式,着力培养“草根法治宣讲员”及基层法治生力军。
新疆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新疆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金川集团公司关工委”)以服务青年职工成长、助力企业发展为宗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安全、科技与家庭教育等多维度教育。通过VR模拟实操、岗位练兵及各类文体活动,全面提升青年素质。
金川集团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全制度机制,抓好“五老”队伍建设,采用启发式、引导式、体验式教育方式,有效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积极组织青年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讲活动。同时,打造联创共建机制,联合工会、团委等部门,推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开展文明家庭、法律宣传等活动,营造和谐氛围。
此外,金川集团公司关工委注重精神传承与技能培养,实施“传帮带”与“结对子”计划,助力新职工快速成长。通过法治教育、心理关怀等方式,切实为青年排忧解难。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促进青年职工融入企业、贡献社会,为金川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