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年好景金秋时丨棉海奋楫逐浪高

来源:兵团日报-团炬时间:2025-10-21 08:58:48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万代喜

一年好景金秋时丨棉海奋楫逐浪高

乌鲁木齐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优)金秋时节,在兵团各垦区,棉海银浪翻涌,大型采棉机穿梭作业,一幅朵絮归仓的丰收画卷铺展开来。

10 月 15日,十三师红星二场七连的棉田里,大型采棉机匀速作业,采收、除杂、防污同步完成,摘下的棉花被快速打包成裹布覆盖的圆柱,整个流程精准高效。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欣奕摄

近年来,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兵团坚持攀“高”向“新”,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助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走进棉田、种业和农机企业、科研院所深入采访,探求兵团棉花稳产高产背后的创新实践密码。

新品种,筑牢丰产根基

籽棉平均亩产774.3公斤!10月12日,经专家组测产验收,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与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河种业”)联合创建的200亩棉花高产攻关田创造了我国棉花高产新纪录。

该高产攻关田所用的棉种是塔河种业培育的“新塔棉7号”。“这个品种是我们历经10余年培育出来的,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去年通过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塔河种业公司科研育种中心副经理曹娟介绍道。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塔河种业陆续培育出“塔河2号”“新塔棉11号”“新塔棉102号”等一系列棉花优良品种。其中,“塔河2号”2024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名录,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近1200万亩,位居全国棉花主推品种榜首,为我国优质棉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也是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兵团棉花单产和质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兵团以占全国27%的植棉面积,生产出全国33%的棉花,其间,棉花优良品种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兵团深入实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支持种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集中力量开展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突破性品种,不断提高良种在棉花增产提质中的贡献率。

“种了这么多年棉花,真没想到能有这么高的产量!”六师土墩子农场二连职工翟传逵说,今年,自己种植的是石河子大学选育的棉花新品种“华新103”,籽棉平均亩产达631公斤。

“我们选育的‘华新103’,早熟性、抗逆性突出,含絮力强,单铃重也有优势,还宜机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授聂新辉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华新103”已在全疆20多个示范点累计推广60万亩以上,未来3至5年,预计推广面积将突破800万亩。

新技术,赋能“智慧耕作”

近期,七师胡杨河市178万亩棉花采收工作全面展开,将350台采棉机、321台配套打包机投入到棉花采收作业中。

“今年我种的棉花平均亩产约500公斤,再过几天就能收完。”七师一二八团十一连种棉“老把式”刘冰站在地头,望着来回穿梭的采棉机说,“都说科学种田、丰收不愁,这话一点儿都不假。我也要紧跟时代,努力做个‘新农人’。”

“长期以来,棉花生产中存在农情监测效率低、农事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不高等现实问题。我们坚持将实验室创新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系统性技术创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智慧农业系主任、教授张泽告诉记者,针对各师市的农业生产需求,相关团队搭建了“数智胡杨”“可智慧农”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覆盖七师胡杨河市、四师可克达拉市等师市的420万亩耕地,为5万余名用户提供农业数字化服务。

在刘冰看来,手机上的“数智胡杨”平台可是个全能好帮手:遥感精准监测技术可解析棉花氮素营养状况,帮助种植户有针对性地灌溉、施肥,省去了人到地里巡田的麻烦;滴灌水肥精量控制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助力实现苗齐、苗壮、苗匀;棉花生长期遇到问题,种植户只要将拍摄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平台,专家就会及时予以回复指导,如同“在线客服”一般贴心……

“现在种地,真是省心又省力!”刘冰笑着说。

新农机,实现国产替代

在二师二十九团九连棉田里,红色的国产自走式采棉机格外醒目。“用了才知道,咱们的国产采棉机一点儿也不比进口的差!”九连职工张卫勤说。

长期以来,新疆采棉机市场被国际品牌所主导。而如今,国产采棉机正强势崛起。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阿拉尔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兵团农机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采棉机“卡脖子”技术,制造出价廉物美的国产高端采棉机,为兵团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天鹅、钵施然等国产采棉机采净率高、故障率低,口碑越来越好。现在,连队的农机合作社里,国产采棉机已占到六成。”二十九团九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陈士旭告诉记者。

走进阿拉尔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只见一台台大型机械整齐排列,采棉机、播种机及配套设备一应俱全。2021年,该公司创造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升规的“阿拉尔速度”。

“扎根阿拉尔,主要是看中这里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阿拉尔钵施然公司总经理王运动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三行打包采棉机、六行打包采棉机年产量增加到约130台,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眼下正值棉花采收季,依托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售后服务体系,阿拉尔钵施然公司在全疆27个售后服务网点推出24小时全程服务。“目前,公司大批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跟踪服务,了解种植户需求,为产品更新迭代打牢基础。”王运动表示。

棉海泛波,沃野生金。兵团持续推动棉花产业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