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特色产业,绘就文明乡村新画卷
——文明中国·兵团行走笔之二
阿拉尔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永杰)辣椒透着红火,稻浪泛着金光,10月17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一师八团、十三团,感受丰收的喜悦,探寻以特色产业助力文明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来到享有“辣椒之乡”美誉的八团,记者感受到辣椒产业在这里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在该团六连职工王勇的辣椒田里,采收机轰隆隆地作业。“今年平均亩产近700公斤,是个好年景!”王勇高兴地对记者说。

10月17日,在一师十三团阿拉尔金色沙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米加工车间,工人在检查大米加工情况。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永杰 摄
几年前,六连种植辣椒不仅产量低,采收成本还高,转变源于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郑春介绍,通过引进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新品种,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连队辣椒产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0年,六连党支部牵头成立阿拉尔市鑫之路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让种植户们更是吃下了“定心丸”。“从播种到采收,全程都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采收的辣椒从地头直接送进团场加工厂,种起来省心,卖得也放心。”王勇说。
产业链的延伸,让小小辣椒身价倍增。在八团工业园区,两家辣椒颗粒加工厂和一家色素厂有序运转,将新鲜辣椒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从单纯依靠种植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八团辣椒产业真正实现了从“规模优势”向“效益优势”的转变。
“特色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增长,还推动了文明乡村建设。我们将继续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进一步增强连队凝聚力。”郑春表示。

10月17日,在一师八团辣椒颗粒加工厂,工人将采收回来的辣椒堆放整齐,预备接下来的加工工作。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永杰 摄
十三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却种有1.6万亩水稻,不禁令人称奇。记者走进该团一片稻田里,看到阿拉尔市金色沙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俊正带人查看水稻长势。“这里原来是一片盐碱地,我们用了近10年时间进行土壤改良,如今种出了高品质的水稻。”杨俊抓起一把饱满的稻穗对记者说。2016年,该公司试种了295亩水稻,取得初步成功;经连续多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到今年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6万亩,其中的4000亩通过了有机认证,创建出“羊脂籽米”“沙垦庄园”两个高端大米品牌。
做优特色产业,保证产品品质尤为重要。“我们将亩产量控制在500至550公斤,宁可牺牲产量也要保证品质。”杨俊介绍,公司生产的高品质大米通过了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中国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
在获得良好效益的同时,阿拉尔市金色沙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产品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机制,对职工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带动职工群众就地就业增收,绘就了一幅文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