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兵团|“葵都义警”:有求必应显担当
胡杨网记者李雨浪、通讯员杨东东
10月19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来到第十师北屯市葵都义警工作总站,映入眼帘的是队员们整齐列队、专注训练的场景——水域救援演练中,装备出车、放船下水等环节衔接流畅,队员们分工明确、行动迅速,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与坚毅,这正是新时代民间志愿力量奋勇争先的生动缩影。
在阿勒泰地区的公路上,不少车辆张贴着醒目的“葵都义警”应急救援标志,成为道路上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这是一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的民间组织。十师北屯市葵都义警救援队2022年6月加入“葵都义警”,建立起葵都义警总站,人数由最初的63人增长至近400人。
队员们全部自主自愿加入,无论严寒酷暑,不管任务艰险,常年活跃在车辆救援、水域搜救、助学护考等志愿服务一线,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传递温暖,逐步成长为覆盖全域、响应迅速的民间救援“主力军”。
葵都义警救援队队长刘德江接受记者采访。 胡杨网记者 李雨浪 摄
“前两天,北屯额尔齐斯河段有车辆被困河中,我们联合切尔克齐乡派出所民警共同救援,民警率先救出驾驶员,我们的队员毫不犹豫下河,顶着激流用牵引绳将车辆拖回岸边。”回忆起不久前的救援行动,葵都义警救援队队长刘德江的语气中满是坚定。对刘德江而言,手机“从不静音、救援群聊永远置顶”是多年不变的习惯,“只要收到求救信号,我们立刻在群里征集力量,争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必须一帮到底”。
葵都义警救援队队员们正在将水域救援所用装备装车。 胡杨网记者 李雨浪 摄
如今,这支队伍不仅规模扩大,还呈现出“年轻化”的新态势。00后队员史博宏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工作中偶然接触到葵都义警,了解到队伍的公益使命后,毅然加入,如今已参与救援三年,“每次救援结束,被困人员一句真诚的‘谢谢’,就是我最珍贵的收获,也是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随着队伍的成熟,葵都义警的救援能力也在不断升级。为应对阿勒泰地区冬季极寒、夏季洪涝等特殊自然环境风险,队伍与北屯市公安局建立110联动机制,还与120指挥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起“半小时响应、全域覆盖”的救援网络,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与伤员转运效率,实现了从“个体响应”到“联动攻坚”的跨越,让志愿力量在关键时刻更可靠、更有力。
葵都义警救援队队员们开展水域救援演练。 胡杨网记者 李雨浪 摄
九年风雨兼程,葵都义警用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书写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硬核答卷”:累计出动救援人员超2万人次,执行救援任务5000余次,成功帮助7000余人脱离困境,参与联合救援百余次,在额尔齐斯河洪水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守护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志愿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