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同心圆”,共育“幸福果”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翟薇
七师奎屯垦区公安局准噶尔路派出所民警开地日亚·阿不都日衣木(左三)在“小开工作室”为小朋友进行课后辅导。为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职工及其子女,七师胡杨河市公安局和奎屯垦区公安局创新打造“小开工作室”,搭建起民族团结的温馨港湾(资料图片)。郭雪雪 摄
“听了选手们分享的民族团结故事,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干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0月17日,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统战部、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统战部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讲故事大赛决赛在伊犁州歌舞剧院举办,来自兵地的15名选手依次登台,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民族团结的内涵。
9月18日,来自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两位小患儿给一师医院柔性援疆专家高志刚(右)送锦旗。胡珺 摄
10月10日,十一师第四中学教师邢燕(右)在给学生讲解习题。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潘彩兰 摄
近年来,兵团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团结带领各族职工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职工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兵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六师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军垦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周文娟(左三)在为辖区各族居民宣传惠民政策(摄于7月25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今年国庆节假期期间,来自十三师红星二场三连的“石榴籽”小小讲解员苏麦娅·阿不都卡得为前来参观连史馆的游客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连队的历史变迁。
2025年,该连充分挖掘连史室、红星诗社等红色资源,精心策划“石榴籽”小课堂红苗成长系列活动,让一系列红色资源成为连队培育“小小石榴籽”讲解员的摇篮。同时,三连通过打造道德讲堂,定期邀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老军垦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结合亲身经历为孩子们进行宣讲。
“通过讲解,我了解了爷爷那辈兵团人的艰辛与不易,让我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苏麦娅·阿不都卡得说。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兵团用好用足红色资源富矿,教育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开展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推动各族干部职工群众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10月19日傍晚,尽管天气已逐渐变凉,但三师图木舒克市团结社区幸福小区的“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广场却依旧热闹,各族居民一起在广场上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一旁嬉戏玩耍。
在幸福小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融入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小区入口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字幅格外醒目;楼栋墙上,民族团结彩绘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相得益彰,微风拂过,鲜艳的色彩与真挚的文字正将温暖一点点沁入人心;“同心共筑中国梦·同心亭”里,时常能看到居民围坐下棋、唠家常。
十师一八三团十连职工陈小明(左)在牧民叶尔肯家中走访(资料图片)。曹士叶 摄
石河子大学科技特派员赵宝龙(左)在十四师四十七团给植户讲解草莓育苗技术(资料图片)。张笑宁 摄
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近年来,兵团实施各族职工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融入日常,开启“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新篇章。
10月20日,新疆天恒基公交巴士客运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副主任马晓栋(右)在给员工艾斯海讲解公交车安全注意事项。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摄
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各民族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熟练作业。这家企业吸纳了本地及周边县市1600余人就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各族职工互学互助、亲如一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李平介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兵团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合点着力点,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各族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如今在兵团,“中华民族”是各族职工群众心中最引以为豪的身份认同;互嵌式社区里,各族居民一起生活娱乐的景象,已然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各处的田野与车间,“共同奋斗”成了大家最心照不宣的行动……今日新疆、今日兵团,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幅团结奋进、生机盎然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