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文物会说话丨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一营营部旧址
简 介:
始建于1958年的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一营营部旧址,如今正通过“军垦战士的一天”主题体验活动,让参观者穿越时空,更加深刻地感受兵团人屯垦戍边的精神力量。
1958年,“进军塔克拉玛干,开发塔里木”的号角吹响,2万屯垦大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开始了极为艰苦的鏖战。十六团前身——上游第一农场(野麻农场)在新开岭扎根,一营营部作为核心区域启动建设。
彼时这里还是荒凉的戈壁,寸草不生、干旱少雨,还常有沙尘暴来袭。建筑材料、技术人才双重匮乏,建设之路困难重重,但再难也难不倒军垦战士们,他们积极发扬南泥湾精神,白天在戈壁滩上劳作,夜晚围坐在煤油灯下绘制图纸。历时数月,一营营部终于建成,其砖木结构、仿苏式风格的大礼堂与办公室,以石灰泥浆装饰,成为第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物质见证。
建成后的一营营部办公楼,成了当地屯垦戍边的指挥中枢,统筹推进着开荒造田、修渠打埂等生产任务;大礼堂则作为文化活动中心,多次召开誓师大会,举办文艺演出,放映露天电影。煤油灯的微光与军垦战士们的欢笑声曾在此交织,凝聚起兵团人“把荒漠变绿洲”的精神力量。
60余年来,一营营部旧址完整保留着最初的建筑格局。办公室里斑驳的桌椅、大礼堂中褪色的“屯垦戍边、保卫边疆”标语,以及砖木梁柱上手工凿刻的痕迹,都在无声诉说着几代兵团人的坚守。
2016年,一营营部旧址被列为一师阿拉尔市第二批师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为兵团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一营营部旧址“穿军装、扛锄头、吃忆苦思甜饭”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已吸引6万余名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总策划:钟新
策划:麻可
动画制作:魏玉、卢艺文
文字据《当代兵团》杂志新闻稿件
出品:信马由缰动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