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延链增效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阿曼古丽、通讯员王子恒
10月11日,七师一三〇团3.6万亩复播大豆迎来集中采收期。七连职工王富华家的大豆地里,胡杨河市裕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清选一气呵成。金黄的豆粒顺着卸粮筒涌入运粮车中,田野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大豆长势好,预计亩产能达到200公斤。最省心的是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收割到销售全程不用自己操心。”王富华笑着说。
作为当地的“粮食管家”,胡杨河市裕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成为大豆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该服务中心配套日处理500吨烘干线、2万吨筒仓仓储和600吨湿粮仓储设施,为种植户提供“采收、运输、烘干、储存、销售”全流程服务,打通了从田间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为保障品质,该企业工作人员提前到田间检测大豆成熟度和杂质含量;烘干环节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确保蛋白含量稳定在32%至33%。目前,精细化加工后的大豆已销往山东、河北等主销区及湖南、湖北等豆制品企业。
“今年,我们企业计划收购复播大豆2万吨、仓储棉籽1万吨,年产值预计达1亿元。我们还将引进黑龙江的分选设备,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胡杨河市裕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龙说。
同样的“产业链思维”,也在七师一三一团九连落地生根。
在胡杨河市一祥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葫芦籽烘干机高效运转,自动化生产线上,颗颗白净的葫芦籽被分级、打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每天加工出货60至80吨,产品供不应求。”该企业负责人张新想说。葫芦籽需经去湿、抛光、色选、分级等多道工序,加工的成品主要销往天津、郑州等地。
过去,种植户常为“晾晒难、销路愁”发愁。2021年,该企业落地后,通过“田间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的模式,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销闭环,让农产品从“卖原料”变为“卖精品”。
“今年,我们计划收购葫芦籽3000吨,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张新想说。
九连党支部因地制宜,推广“葡萄套种葫芦瓜”模式,发展套种面积500亩,亩产约200公斤。“我们鼓励职工参与葫芦籽种植,依托合作社与企业搭建产销桥梁,让‘产、供、销’各环节无缝衔接。”九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孙源锴说。
从大豆的“田间到工厂”,到葫芦籽的“种植到销售”,七师胡杨河市正以龙头企业为引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补链、延链、强链。一条条充满活力的产业链,串起了四季丰收的喜悦,让职工群众增收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