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情溢天山
——中组部浙江省“组团式”医疗援疆队援助一师医院工作纪实
杨阳、江珊

无影灯下,马涛(右一)带领医疗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资料图片)。黄叶叶 摄
天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师医院从1950年“三五九旅”休养连起步,历经75年发展,已成长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它的发展历程,是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行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中组部浙江省“组团式”医疗援疆队跨越山海、倾情奉献的生动篇章。
持续“输血” 守护群众健康
近期,一位85岁高龄患者确诊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并伴有血管侵犯,病情危重。中组部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二期)“组团式”援疆专家领队马涛主刀,在一师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永崇与主治医师阿力木·阿布都热西提的协助下,历经8小时奋战,团队成功实施了全疆首例“腹腔镜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门脉切除重建术”。此前,该手术主要在国内少数知名肝胆外科中心开展。此次成功实施,标志着一师医院普外科在复杂肝胆外科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2024年11月,马涛作为援疆领队,带领15名浙江大学专家开启援疆工作,并在一师医院担任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当地医院实际相结合,推动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同步提升。他牵头修订17项核心制度,覆盖医疗质量控制、护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构建起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医院管理体系。
一年多来,马涛带领浙江援疆医疗队建立“浙江技术、阿克苏应用”的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模式,让边疆群众能在家门口看浙江名医。
“离开时不一定开花结果,但埋下的种子已经扎根发芽。”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队的推动下,一师医院在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心脏大血管外科重新启动;生殖医学中心已完成160例人工授精辅助生殖周期;“浙江—阿克苏”远程会诊通道常态化运行,成功开展多例高难度外科手术。
一师医院党委书记王志强说:“援疆专家带来的新技术为打造南疆区域医疗新高地注入了持续动力。”自浙江省2016年开展援疆工作以来,一师医院三级手术量较援疆前增长约83.56%,四级手术量较援疆前增长近10倍;累计引进并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162项,其中62项填补了全疆相关领域空白。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得益于浙江大学在援疆初期即强化顶层设计和精准帮扶。作为“组团式”医疗援疆受援单位,一师医院在浙江大学6家附属医院“以院包科”的精准帮扶下,从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到实现“强三甲”战略升级,推动多个学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发展,综合诊疗能力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医院先后获评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南疆急危重症救治核心枢纽的地位。
全面“造血” 激发科研动力
9年来,浙江大学6家附属医院累计选派7批、92人次援疆医生赴一师医院开展对口援建工作,结对帮扶本地214名中青年技术骨干,其中57名骨干经考核已经成功“出师”,22名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学员。在援疆导师悉心指导下,团队累计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95篇;65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59人获批兵团或师市级科技项目。
在770名浙江医疗专家“进疆教学”的同时,一师医院也组织学员“走出去学”,共有406名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赴浙江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进修深造。如今,许多中青年技术骨干已成长为本地名医,为该医院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据了解,马涛高度重视临床与科研,带动团队申报多项重点项目。2025年,他牵头申报的课题获批为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实现了兵团师级医院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9年来,援疆团队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师市级103项,发表论文248篇(含SCI 13篇),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6项。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批(第一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领队陈大进牵头申报的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师级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2022年,一师医院获评两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2023年,“塔里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挂牌成立;2024年,兵团南疆及阿克苏地区首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备案认证落地。这些成果有力提升了区域医疗科研整体实力。
兵地融合 夯实健康基础
今年4月11日,第十一批(第二期)浙江省医疗援疆专科联盟(以下简称“专科联盟”)成立。在马涛的组织协调下,专科联盟整合浙江和新疆优质医疗资源,常态化开展“巡回义诊+专科联盟”送医送药送技术活动,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9年来,专科联盟累计开展健康宣教与巡回义诊480余次,健康科普覆盖6万余人次,免费送医送药价值90多万元;与阿克苏地区七县两市签订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开展技术交流与下沉服务292次,参与专业技术人员有2681人次,推广特色诊疗技术47项。
自2021年以来,一师医院对近3万名学生开展免费筛查义诊,免费实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239例,救治烧烫伤患者25名,医疗服务覆盖三师、十四师、喀什等地。
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批批浙江援疆专家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带到基层,使优质医疗资源在边疆持续流动,推动当地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让广大职工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