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身边有“医”靠 幸福更牢靠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姜蒙 通讯员张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介入中心医师钟小红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作为新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短短三年多时间,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要扎根岗位、勇于担当,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守护职工群众健康的具体行动,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半个多月前,一名维吾尔族青年因车祸被送至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初步诊断为左小腿开放性骨折。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患者体内暗藏更加致命的危险——主动脉夹层。“这类疾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夺走这个年轻的生命。”钟小红说。
面对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医院介入团队果断决定:立即实施自主手术!
“现在,当地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能在黄金救治期内得到及时治疗,不必再承受长途转运的风险和等待的煎熬。”钟小红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就是要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雷表示,围绕“大病不出疆”目标,医院创新推出“技术平移、管理同质”发展模式,采用“30名常驻专家+2名月度轮换专家+N名柔性专家”帮扶机制,累计派出常驻专家92人次、柔性专家275人次,将先进理念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如今,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兵团重点专科从1个增至6个;引进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技术;建成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检验检查互认、远程会诊等平台;医院三、四级手术量增长31.93%,转外就医患者下降约50%,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5项……一支本土化、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队伍正在拔节生长,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有效破解了南疆地区广大职工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