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师奇台农场:“兵团粮仓”的诗情画意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11-11 08:55:22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许灏

六师奇台农场:“兵团粮仓”的诗情画意

周婷婷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天山北麓的六师奇台农场,收获的麦粒正以一种新的形态在精深加工的流水线上、在电商直播的镜头前、在游人如织的田园景区里,演绎着“兵团粮仓”的诗情画意。

11月2日,在六师奇台农场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社员刘淑霞在直播推介手工拉条子。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在奇台农场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年轻主播正面对镜头热情地推介农产品。新品刚一上线,便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一旁的农产品展销厅里,新磨的面粉、劲道的手工拉条子被精心装入文创礼盒,即将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这份高涨的“人气”,离不开奇台农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农场位于北纬43.56°、东经89.49°,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正是小麦生长的黄金地带。今年夏收期间,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农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百亩示范田平均单产达849.8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793.2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达754.1公斤,十万亩冬小麦平均单产达674.9公斤——这四级梯度产量均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依托一粒小麦,奇台农场连续多年创下全国高产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兵团粮仓”。

时光回溯到1958年,奇台农场的前身——团结农场正式组建。彼时,无数先辈怀揣热忱,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在广袤的戈壁荒滩上开垦出万顷良田。在此后数十年间,一代代人传承兵团精神,不懈奋斗,推动奇台农场稳步发展,逐步成长为兵团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如今,这份“耕耘”已拓展出更广阔的天地。奇台农场构建起一条从有机小麦种植,到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再到主题餐饮、乡村旅游的完整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以“小麦”为支点,撬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和面、搓条、盘条……走进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的手工拉面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个个面团在他们手中逐渐变成细韧的面条。多年来,该合作社逐步整合农场及周边的特色有机食材,研发生产五谷杂粮、石磨面粉、鹰嘴豆等系列产品,并注册“天山健客”商标,让“兵团味道”有了专属标识。

“我们不能只追求产量,更要做优品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生伟说,“我们真诚希望每一位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有机美味,还能通过产品深入了解背后蕴含的绿色理念和军垦文化。”

对奇台农场而言,农业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根基,更承载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当沉甸甸的麦穗与独具魅力的田园风光、深厚的军垦文化相遇,一幅农旅融合的生动图景便徐徐展开。

每年七八月麦收时节,奇台农场都会成为“网红打卡地”。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大型收割机列队作业的壮观场面,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与游客慕名而来。“我们专门推出了‘麦收风情’观光线路,让游客走进田间地头,亲身感受现代农业的震撼与丰收的喜悦。”奇台农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中心主任郭永婷介绍。

依托“兵团粮仓”这一独特IP,农场进一步打造了“六师奇万线 缤纷果飘香”旅游线路。该线路以农场为核心,串联九连采摘园、十连维拉旅游乐园、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二十七连吊干杏采摘园、二十八连代胖子生态园等特色景点,让游客在亲手采摘新鲜水果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线路还涵盖开垦庙古城墙遗址、神仙湾景区、一万泉景区,游客能在此触摸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的交融之美;当地特色美食更让游客的味蕾开启一场“丰收之旅”。

奇台农场三十连民宿负责人王维鹏正是农旅融合的受益者之一。“以前靠外出打工,收入单一。现在开了民宿,游客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买农产品,收入翻了好几番!”王维鹏笑着说,“很多游客特别喜欢我们这儿的农产品,自家散养的鸡、小院种的苹果、农场自产的面粉等,他们吃得放心,走时还要大包小包地带走。”

同样吸引游客的,还有位于奇台农场四十里腰站屯垦文化展览馆。馆内陈列着富有创意的根雕、年代感十足的家具、充满回忆的老照片……“作为共产党员,传承军垦文化、弘扬兵团精神是我的使命。”“兵二代”邱金国说。这位六师奇台农场的退休教师,从小听着父辈在荒原上艰苦创业的故事长大,那些热血往事早已在他心中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2021年退休后,邱金国将自家老宅改造成展厅,修整周边空地,取名为“四十里腰站屯垦文化展览馆”。他精心将藏品按历史沿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屯垦历史、农耕文化、峥嵘岁月、红色记忆六个板块陈列,希望参观者能系统了解兵团历史。“咱们农场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希望通过这些老物件,让更多游客了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故事,把兵团精神传承下去。”邱金国说。

“我们农场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无私奉献的屯垦史。”奇台农场党委常委、副场长宋莉表示,“兵团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必须代代相传。”

从万顷良田的丰收交响,到农旅融合的四季图景,奇台农场以一粒小麦为笔,写下了从“兵团粮仓”到“诗意田园”的振兴故事。在这里,不只是麦浪壮阔、田园秀美,更是兵团精神的“可触传承”——它把历史的厚重化作前行的力量,最终融入每一粒小麦、每一碗面里,也藏在每个炊烟袅袅的安宁黄昏中。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