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狭路“亮剑”勇者胜
王近山将军(资料图片)。 据本报资料库
●兵团日报记者 谌慧 整理
日前,漫步在六师五家渠市将军街上,看到街边竖立着的五十二个灯箱中的五十二名将军画像,使人不由地想起了六师“亮剑之师”的称号。六师的前身部队是一支“红色之旅”,曾经涌现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英雄,走出了彪炳史册的1位元帅和124位将军。这其中就有新四旅第一任旅长王近山将军。
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时,打红了眼,两人一同滚下山崖,结果国民党兵当场身亡,而王近山只是头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了个洞。战斗结束后大家都说,王近山打仗不要命,简直和疯子一样,从此以后,战友们便把王近山称作“王疯子”。
红军时期,王近山指挥过的最杰出的战斗是一个团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旅。那是在川陕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当时部队疲劳过度,休息时警戒哨都睡着了,王近山半夜醒来发现敌我双方竟在同一个地方宿营,他立即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了,抓俘虏啊!”说时迟,那时快,我方战士不但全歼该旅,还活捉了该旅旅长郭勋奇。这一年,王近山19岁。
1943年的10月,王近山奉党中央命令,带领三八六旅十六团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全团2000多名官兵日夜兼程赶往延安,当他们经过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时,得知日军自大扫荡开始以来,每天都有数十辆满载物资的汽车,从韩略村驶过,韩略村附近的日军据点里的大部分日军都开往根据地,留下来的日军和伪军整天待在碉堡里,很少出来巡逻。在韩略村附近有一条2.5公里长的沟,临屯公路从沟里穿过,两旁是两丈多高的陡壁,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王近山当即决定:速战速决,打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
10月22日晚,王近山指挥部队在浓浓的夜色中进入伏击阵地。当时他们不知道,即将经过这里的一股日军是由200名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10月23日,王近山带领连以上干部,化装侦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10月24日早上8时,公路上烟尘滚滚,3辆小汽车和13辆卡车满载着日军,耀武扬威地进入了伏击圈。
只听王近山一声令下:“打!”刹那间阵地上枪声大作,公路两旁的轻重火力居高临下,一起射向敌人,十六团的战士们在机枪火力掩护下,从两侧陡壁跳下,冲上去与日军肉搏。敌人摸不清情况,来不及展开火力,大部分钻进汽车底下躲起来,战士们一边杀敌,一边高喊缴枪投降,许多日军还没看清楚枪弹从何处来,就糊里糊涂地送了命。日军“战地参观团”的军官们从死去的日军手里夺过步枪、轻机枪,以汽车为掩体,垂死抵抗。最终,经过3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日军1名少将旅长、6名大佐联队长、180名中佐和少佐大队长与中队长悉数毙命,日军“战地参观团”灰飞烟灭。
当王近山带领部队到达延安后,毛泽东主席接见他时说:“了不起,我早就听说红四方面军有一个‘王疯子’,此次韩略村伏击战,你们打了一个漂亮仗啊!”
作家都梁通过韩略村伏击战这个经典战例,了解了王近山将军,于是,一部轰动大江南北的小说和一部热播不衰的电视连续剧《亮剑》相继诞生了。在这部剧中,都梁直接使用了韩略村消灭日军战地参观团的战例,剧中主角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
都梁说,在韩略村伏击战中被击毙的那名日军少将是日军华北派遣军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他手上有一把日本天皇赐予他的军刀。王近山把这把军刀带到延安,献给了毛主席,这就是六师前身部队御外敌、雪国耻、扬军威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