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让人心醉的蓝
冬日赛里木湖(摄于1月7日)。张彦胜 摄
●刘妍
我走过许多山山水水,见过祖国中、东部诸多湖泊。它们或风雅,或妩媚,或清丽,或端庄,但没有哪一个,能像赛里木湖,初次见面,竟令我脑中一片空白,怔然失语。
古人对赛里木湖的描述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与其称之为湖,倒不如“海”更为贴切。
它有着海一般的壮阔,海一般的胸怀,海一般的颜色。
翻过一座座山梁,天山将赛里木湖托举而出,呈现眼前。沧浪之水天上来,衔远山,映苍穹。白沙涌堤,水波拍岸,方圆几百公里,气势恢宏。
最令人称奇的是湖的颜色。世人常把赛里木湖比作蓝宝石,而在我看来,简单的宝石蓝全然不够定义它的变幻多姿。我的笔下曾调试出无数种蓝色,然而没有哪一种蓝,能准确地描摹赛里木湖。
沿环湖公路前行,十里不同景。先才看到湖面水平如镜,呈明亮的浅蓝,把远山白云统统拥入湖心;转眼它便换了表情,像是少年突然长成,开始思考人生,这时它蓝得沉郁,蓝得静默,蓝得令人明明想要亲近、却屏住了呼吸,不敢出声;正当你目光小心翼翼地凝视它的脸庞时,它却突然参透了什么,一半深蓝,一半浅绿,一半忧伤,一半明媚。
待你怀着满心欢喜走近它时,那所有的蓝又纷纷后退,直退到湖心里去。留在眼前的,是一望见底的澄净。赛里木湖最深达106米,透明度达12米。站在岸边,水底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阳光直射水底,水波荡漾,光斑陆离。
水本无色。透明度高的湖水才能显现出溶解了某种矿物质的绿色;也只有在水深5米以上,湖水才有可能吸收掉其他色谱的光,只反射蓝色光。
赛里木湖因其清澈,因其深邃,才能显现出变幻多端的瑰丽色彩。
短暂的流连并不能真正领略赛里木湖的美。每一次遇见,它都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赛里木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气好的话,即便是在夏季,一日之内,亦可观四季之景。
清晨,东方才泛起微光,等日出的摄影人已经裹了厚厚的冲锋衣立在湖边。虽是夏季,湖边却很冷,即使穿了厚衣裳,湖面的冷空气也会穿透肌肤,一寸寸渗进骨髓。
太阳先是探出头来,染红了一小块天空;接着慢慢爬升,云彩呈现橙、红、黄各色,湖水也落满朝霞;等到太阳一下跃出水平线,湖面便披上金光,流彩跃金。
此时,湖边湿地的青草尖上还挂着露珠,显得格外鲜嫩。一脸憨相的小牛犊,沿着栅栏享用今天的第一顿美餐。刚刚苏醒的白天鹅,成群结队地扑棱着翅膀拍打湖水,朝着太阳引吭高歌。
正午过后,气温上升到当日峰值,即便穿短袖,仍感觉热。有人说,赛里木湖的云是有脾气的。不知道哪朵云不高兴了反手就是一场雨,或者砸一地冰雹;也有可能,会邂逅一场雪。
夜晚的赛里木湖最是静谧,唯有满天繁星低垂,默默注视湖面。
想要真正了解赛里木湖,一定要在冬天去看看它。
待到深冬,千里冰封。赛里木湖化身天空之镜,映照苍穹。偶尔在冰层之下吐出一串串冰泡,像耄耋老人,不动声色,又流露出返老还童的天真。
大约是在高山之脊、离天更近的缘故,赛里木湖比一般的湖泊多了一层神圣的意味。世人来了又走,却任谁都无法惊扰它的目光。它永远沉默着,端坐在山间,偶尔瞥一眼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