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行走中寻找生命的坐标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1-27 12:17:14 作者: 编辑:李雨浪 责任编辑:张志玲

在行走中寻找生命的坐标

喀纳斯神仙湾美景(摄于1月4日)。邱明江 摄

●谢锐勤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于我而言,远行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状态。

旅行不是为了到此一游,而是希望读懂天地。站在红旗渠青年洞洞口,看到悬崖峭壁中凿出的天河,深感人类改天换地的伟力。深入奉节天坑底部,一场豪雨就足以将人淹没,此时的人何其渺小。面对变化无常的大自然,人该如何与之相处?

没见过世界的人,很难有成熟的世界观。“所有的变化/在事物中/也在思想里。”认识世界的多面性后,人才能以谦卑和敬畏之心来看待宇宙,惺惺相惜地对待天地万物,做自然的朋友。

旅行不是为了积攒谈资,而是期许读懂众生。漫步于莫干山,才知道房子可从山林中长出来,而尊重自然本质是尊重自己。登上党岭葫芦海,才懂得生存可以很简单,雪山、森林和温泉就够了。行走于周庄,才明白水不仅是江浙人的生活基调,也是灵魂底色。注视青藏公路上磕长头的藏民,才理解为何信仰就是一切,为何内心的纯净比什么都重要。在形形色色的世相面前,人应如何认知?

刘慈欣说:“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没感受过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很难定位好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将自我中心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见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与丰富性后,才能学会宽容,学会不苛求,明晰自身局限,欣赏不同活法。

旅行不是为了自我感动,而是努力读懂自己。行摄小东江,会惊叹于水墨画意境之美,生出对诗意栖居的向往。自驾于南太行昆山隧道,会忧虑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继而坚定活在当下的理念。游览殷墟博物苑,会被文字的悠久文明所震撼,进而反省自身的浅薄与无知。参观秋瑾故居,会敬仰其革命的决心与意志,从而反思工作的初心与使命。欲壑难填的心理背后,人要如何自洽?

“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没体验过复杂情感的人,很难获得灵魂深处的喜悦,而认识自己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困难的课题。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旅行的意义在于能从不同角度发掘心灵世界,更好地认知自我。

旅行是生活的调味品,跟吃饭、睡觉、读书、娱乐一样,都是修行手段之一,没必要神化,也未必适合每个人。如果说旅行有独特价值,那应是身心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直接且正面接触,找到生命的坐标。

于我而言,一次旅行会带来5次欢喜:做攻略时、身临其境时、整理相片时、写游记时、回忆往事时,愉悦绵绵不绝,让平淡的生活盈动小确幸的灵气,灵魂得以自由飞翔。旅行是一场“旅心”,致命地吸引我不断出发。而最丰盛的自己,永远在路上。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