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产业工人锻造之路
李芸 蒋乐
2017年4月14日,一份经过深入调研、受到广泛关注、历时数月、凝结了亿万产业工人心愿的重磅文件——《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此时,新疆东纯兴集团作为广东省东莞市援疆产业,在新疆南疆大地开启了农户向产业工人转变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之路,引入经济发达省市的先进管理模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助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开阔当地职工群众的眼界,促进民众经济收入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向产业工人转变。这条蜕变之路既有思想上的解放也有行动上的改变。在新疆东纯兴集团采访的这些天,每一刻都充满感动,产业援疆发挥的作用不再仅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也让这4000多名产业工人满怀奋斗激情,在奋斗中走向幸福生活,在奋斗中镌刻产业工人的时代荣光。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再次吹响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号角,掀开了这项改革的新篇章。短短几年时间里,新疆东纯兴集团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南疆当地的产业工人锻造之路——
图为 集团组织国家通用语言培训。
春寒料峭,走进草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数百辆小轿车整齐停放在新疆东纯兴集团厂区外围。很难想象2015年以前这里还是戈壁荒滩,短短七年时间,新疆东纯兴集团100万锭纺织示范项目,作为广东省东莞市援疆的标杆项目,也是援疆各省市中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快速投产运营,改变了4000余人的生活轨迹,也悄然改变了4000多个家庭的生活状况。
图为 新疆东纯兴集团在自治区纺织和服装行业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粗纱工)全区决赛中荣获多项奖项。
打破“语言壁垒”
2016年1月,新疆东纯兴集团一期30万锭纺织项目即将投产,上千个就业岗位虚席以待,首批在周边县乡招聘的60名少数民族员工到岗。他们主要来自喀什地区疏附县、英吉沙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及兵团各团场。家住疏附县栏杆镇的农户艾则孜喀日·艾热提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艾则孜喀日·艾热提一家3口依靠15亩地、喂养牛羊、打零工生活,居住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土坯房,辛苦一年最好的时候仅有4万元的收入。转型成为产业工人,第一步就是要学好技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语言不通,艾则孜喀日·艾热提和很多新员工一样听不懂培训课,这直接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为破解这一难题,新疆东纯兴集团依托党建引领,承担起办校职能,着眼打破各族员工交往交流交融的“语言壁垒”。
图为 帕尔旦·买买吐孙在检查机器生产情况。
回想过去,艾则孜喀日·艾热提感慨不已:“来工厂之后,学到了很多。我现在普通话说得好了,工作也干得好。”
从最初的1个培训班60余人参加,发展到现在的29个培训班2300余人,新疆东纯兴集团建成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通用语言和技能培训中心,大批语言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员工迅速成长为优秀的产业工人,融入先进文化,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如今,艾则孜喀日·艾热提攻克语言难关,通过技术培训已成为三级技师,带领一支9人组成的保全小组,工资待遇从最初的每月2900元增长到4000多元。
畅通成长通道
为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新疆东纯兴集团组建企业内部培训师团队,只要是集团员工,都可以参与申报内部培训师。通过综合评估和层层选拔,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和企业管理部统一管理。内部培训师由低到高,设置一星至五星5个级别,每两年评级一次,优胜劣汰,作为后备人才储备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师团队,也成为集团管理经验提炼推广和管理水平提升传承的关键。
2017年9月,四十一团草湖镇职工帕尔旦·买买吐孙到新疆东纯兴集团东恒兴公司生技处工作。她在工作中刻苦钻研实验技术,很快成为实验室的技术骨干。2018年底,集团三期项目东湖兴纺织进入试车阶段,帕尔旦·买买吐孙进入集团东湖兴公司工作。她严把产品质量关,工作认真负责,很快走上管理岗位,负责管理公司的3个实验室,工资收入也提高了,还被评为集团劳模。她深知这一切源于公司的培养,在集团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时,踊跃报名,成为其中一员。她的培训课在学员中备受好评。
图为 唐世发在车间保养设备。
“我想把在工作中积攒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让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也回报公司对我的培养。”帕尔旦·买买吐孙动情地说,“以前工作生活没有方向和目标。现在我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每件事都要有计划、有落实,要不断学习,提升技术本领,带好实验组团队,守好产品质量关。”
随着集团各项管理职能的不断完善,和帕尔旦·买买吐孙一样的产业工人加入到内部培训师的队伍中,培训师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各种培训课程开课,员工工作热情迅速提升。
图为 集团产业工人参加粗纱大赛。
为了全面增强“造血”功能,新疆东纯兴集团在企业内部建立新疆东纯兴商学院,为所有员工提供内部培训师成长通道、技师成长通道、管理人才成长通道、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学历教育成长通道、商学复合型人才成长通道六大通道,一批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工人队伍初见雏形。
提升学历强素质
2018年3月,来自云南省昭通市的秦富付来到新疆东纯兴集团东恒兴公司工作。秦富付高中没有读完就步入社会,在外闯荡的那几年深感学历的重要性,要找好一点的工作,都有学历的门槛,想要提升学历时,已经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机。来到工厂后,他勤奋刻苦学技术,因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在工友中备受好评,逐渐从技术型转型为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公司细纱车间涡流纺保全工段长。
此时的新疆东纯兴集团仍处在边建边投产的阶段,集团内部管理层年龄偏大,年轻的后备人才难以在短期内担当重任,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员工整体素质提升缓慢。根据集团长远发展规划,要想进入集团管理层,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12月,新疆东纯兴集团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校,成立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东纯兴学院,把大学搬进工厂,把教授请进车间。
“我今年已经34岁了,从来没想过还可以继续上学,觉得已经没有机会了。来到这里工作,钱挣到了,学历也提升了。”秦富付说,“我2021年报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老师到工厂给我们上课,只要我肯努力,三年后就能拿到大专学历。”
目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东纯兴学院开设现代纺织技术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已报名两个批次,共计181人,借助学院的力量快速培养和提升一批有能力、有责任的年轻化、本地化骨干队伍。
“十四五”期间,新疆东纯兴集团将围绕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加大招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力度,使各级管理人员中大专学历人员比例达75%,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25%。
结对帮扶同进步
2018年3月,唐世发带着妻子从云南省昭通市来到新疆东纯兴集团。来之前,唐世发主要从事汽车修理,常年在外务工,妻子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一家人聚少离多。除去租房吃饭和每月寄回家的钱,唐世发一年的收入基本见底,有房有车是夫妻二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来到新疆东纯兴集团工作后,唐世发享受企业(师市)员工落户政策,分到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孩子都在本地上学。
唐世发起初在车间干打包的体力活。因有机械维修的基础,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他每月能拿到800元的三级技师津贴。如今,他也从技师转变为基层管理人员,成为新疆东纯兴集团东恒兴公司细纱车间环锭纺保全工段长,带领30名工友负责细纱车间、环锭纺车间的设备维修和保养。
“以前我在外打工,一家人很少在一起。现在孩子们都在身边上学,我和妻子在工厂上班,以前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有房有车,生活太好了。”唐世发和妻子在新疆东纯兴集团工作的这四年,每月有近1万元的收入。2021年7月,他家买了一辆小轿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6年8月,集团开始实施职工“一帮一,一对红”帮扶活动,通过签订《师徒培训合同》,师徒之间不仅帮技术,还帮思想、帮困难。作为技术熟练工,唐世发希望通过技术上的传帮带,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他已带徒弟8人,约麦尔江·艾买提就是其中之一。
“唐师傅带我学技术,很关心我的生活,我有困难就去找他。他给了我很多帮助,像我的亲人一样。今年我拿上驾照了,工资也涨了,家里还买了新家电,这些都离不开唐师傅给我的帮助。”来自疏勒县塔孜洪乡的约麦尔江·艾买提,在唐世发的帮助下,2021年底拿到每月400元的五级技师津贴。
目前,新疆东纯兴集团职工“一帮一,一对红”帮扶结对700对。在东纯兴集团,各民族亲如一家,工人不再满足于眼前的小富即安。大家努力学习,提升技术本领,共同进步,已经成为一线工人的共同认知。
在企业快速成长的这几年,周边乡镇派驻10余名带队干部常驻集团协助管理,建立共同协作机制。来自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的带队干部祖力比亚·阿不力克木是其中之一。作为连接企业、村委会、员工家属的桥梁纽带,她擅长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为员工稳定就业作出积极贡献,也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和工人身上的变化。她说:“我们乡里有830人在这里工作。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买小汽车的就有120人,买房的人也很多,乡里想来这里上班的人太多了。”
企业发展前景可期
新疆东纯兴集团建立之初缺乏管理人才,依托来自山东德州恒丰集团的管理团队手把手带队伍,高峰时期管理人员达300余人。通过他们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到如今打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成长通道,从4088名员工中培养出250余人,填补了管理人员的空缺。其中,17名少族民族员工成长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57人成长为车间基层管理人员,集团的基层管理人员中少数民族职工占比达45%,逐步培养出一批来自生产一线的高水平产业技术工人、管理团队。
与此同时,四十一团草湖镇积极助力企业职工安家落户,配套保障性住房2000余套,企业建设职工宿舍1200套,制定工作满18年赠送产权房激励机制,在住宿环境、饮食健康、子女就学、住房、就医等方面配套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打造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深度融合的拴心留人环境。如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企业为家的理念已深深根植在员工内心深处,工人群体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新疆东纯兴集团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理念,推动行业工匠选拔与职业技能竞赛深度融合,一批技术标兵、服务标兵不断涌现,各项荣誉如雪花般纷至沓来,成为2018至2021年度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文公布2020—2021年度“优质色织布用纱精品奖”和“优质色织布用纱优秀奖”名单,新疆东纯兴集团7个品种分获精品奖和优秀奖,标志着集团棉纱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1年12月,自治区纺织和服装行业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粗纱工)全区决赛在新疆东纯兴集团举办,新疆东纯兴集团一举拿下团体一等奖,王娇娇等3人拿下专业技能比拼一、二、三等奖的好名次。
集团人力资源部处长助理周从健说:“下一步,我们计划畅通学历提升本科学习的通道,推动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与产业需求更相适应。”
集团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新宏满怀信心地说:“纺织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2021年,用工荒席卷全国,人员流失率高,周边同行业的人员流失率均在7—8%左右,新疆东纯兴集团员工流失率为2.5%以下。现在我们的员工队伍稳定,成为企业的‘红细胞’,企业的‘造血’能力更强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要推进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大力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新疆东纯兴集团作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用工量最大的国有控股企业,聚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聚焦兵团职责使命和向南发展,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吹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号角,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在产业援疆撬动下,为助推兵团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新疆东纯兴集团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