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农业提质增效,今年这么干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2-24 13:07:35 作者: 编辑:董利利 责任编辑:杨波

农业提质增效,今年这么干

2月6日,一师十团阿拉尔市绿生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在大棚内育苗。孙杰 摄

2月18日,八师一五○团职工在清点农用物资。 杨小平 摄

2月18日,六师一三团维新节水滴灌带厂员工加班加点生产农资。潘真真 摄

今年是兵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的一年,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至关重要。渐浓的春色里,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兵团各垦区职工群众忙着备农资、育新苗,抓紧开展农事活动。一幅幅备耕图景,展现的是希望的田野、丰收的期待,更是职工群众用奋斗创造幸福的信心。

“苗好七分收” 育苗正当时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

在北疆地区,伊犁河谷的春天来得要早一些。2月18日,天空晴朗,阳光照在四师六十九团青年创业园大棚基地上,一排排育苗温棚显得生机勃勃。大棚内,职工在紧张而又熟练地对种苗进行分盘,一盘盘种苗整齐翠嫩,长势喜人。

依托地缘优势,发展城郊经济,六十九团致力做强高效设施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备耕春耕,育苗先行,2月以来,团场职工群众积极做好大棚育苗移栽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辣椒早上市,产值会更高,春季育苗特别重要。”近日,六十九团种植户王克强每天早早来到大棚,午饭就在大棚吃,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起早贪黑忙育苗。

2021年,六十九团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果蔬产业,200亩辣椒让职工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今年,种植户们坚定了种好辣椒继续增收的信心,春节前就开始在8座大棚内忙碌,为200亩大田辣椒提供优质种苗。

大棚育苗是个技术活,既要抢时出苗移栽,还要保证苗强苗壮,这对于六十九团大部分种植户来说,还有一定难度。对此,团场聘请农业专家在播种、育苗、管护、移栽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服务,帮助种植户育出辣椒早熟品种的优质种苗。

“根据伊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市场行情,春季是出苗移栽的最佳时机,为了保证按时保质出苗,我们全力以赴做好技术服务,繁育的120多万株种苗可以满足今年团场辣椒种植需求。”六十九团十二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吕红军说。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瓜果育苗正当时。在一师十团阿拉尔市绿生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内,哈密瓜育苗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选种、育种、发苗、成苗,冬春季是绿生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最忙碌的季节。“打好市场供需差,大棚哈密瓜预计在5月上市,我们据此倒推育苗期,早早开始选种育苗工作,春节期间也没有休息。”该公司业务经理吴晶洋说。

瞅准商机积极发展特色早熟瓜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绿生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快温室大棚项目建设,4个区域的冷棚已投产260余亩。吴晶洋表示,在夯实春季哈密瓜产业的基础上,公司将加快发展冷棚大樱桃、水蜜桃、阳光玫瑰葡萄等产业,带动职工群众稳步增收。

产业有特色 增收路子宽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

立春过后,八师一五〇团大地复苏,积雪消融,一块块土地露出黝黑的颜色,远远望去,像一幅写意的春之舞水墨画,拨动着职工的心弦。

一五〇团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三面环沙,农业发展为这个沙漠边缘的团场铺就浓浓绿色,不仅有力壮大了团场经济实力,也全面改善了生态环境,获得“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称号。

又是一年春来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今年农业如何提质增效,怎样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实现持续增收?

2月15日,备受一五〇团职工群众关注的春播种植工作会议召开。作为团场农业生产开年大会,春播种植工作会议向来是定目标、定方向、定举措的重要会议。

“今年团党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打破传统农作物单一种植模式,加快调优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会议一结束,一五〇团二十二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强就匆匆赶回连队传达会议精神。

按照八师石河子市党委部署,今年一五〇团致力打造优质棉生产示范基地、培育畜牧业发展养殖基地、扶持特色林果业种植基地等,夯实优势特色产业,计划播种棉花、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20余万亩,并明确了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各项举措,发出了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抓落实开新局的号召,职工群众倍感振奋。

“受地理位置、气候影响,团场农业生产并不具备先天优势,团党委紧盯市场,结合地域特点调优种植业结构,提高产量质量,职工收入持续增长。”李强说,当前连队正全力以赴抓备耕,农资采购、科技培训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听闻团场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并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十四连职工高文其力夺今年枸杞高产的信心更足了。

“这几年种的大果枸杞果实皮薄、肉厚、出汁率高,特别受市场欢迎。2021年,连队枸杞采摘园对外开放,鲜果每公斤卖到了30元,亩利润超过1200元。”高文其说,今年团场、连队将加大生物防控、配套栽培力度,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模式,帮助职工从源头上打造高品质枸杞产品,实现更高收入。

“围绕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紧盯市场,推动团场农业从生产型、规模型向消费型转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一五〇团党委书记、政委李平表示,2021年团场实现生产总值11.09亿元,同比增长8.2%,今年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夯实农业基础,力争实现生产总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9.46%的奋斗目标。

农资生产忙 备耕有保障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

备耕,被称为农业生产开年第一仗。2月下旬,兵团各地进入备耕关键时节,各地农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生产,为种植户提供充足的优质农资。

在六师芳草湖农场芳新工业园区,五家渠两湖节水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忙着生产、搬运滴灌带。

“现在是农资备耕高峰期,企业24小时不停产,确保在春耕前为农场1000余户职工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滴灌带。”芳草湖农场芳新工业园区负责人李孝金介绍,该公司今年计划生产滴灌带1.2亿米,目前已经生产1亿米。

作为棉花种植大团,近年芳草湖农场每年棉花种植面积都在40万亩以上。大规模种植需要大量农资,备耕成为团场春季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事不等人,决不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今年芳草湖农场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农场党委积极统筹资金、人力、物资,做好农资采购储备工作。作为农资生产的重要企业,五家渠两湖节水材料有限公司及早检修开工,全力保障农资供应。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一捆捆滴灌带,凝聚着企业和种植户的智慧。李孝金介绍,五家渠两湖节水材料有限公司每年在秋收后按照以旧换新的方式,将田间地头废旧滴灌带进行回收,经过粉碎、清洗、加工、电熔等方法,加工成塑料制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也解决了废旧滴灌带处理难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在六师一〇三团维新节水滴灌带厂内,工人们也在开足马力抢时生产。去冬今春,一〇三团维新节水滴灌带厂接到滴灌带生产订单3.2万件,目前已生产3万件,剩余订单可于2月底完成。

“这几年职工得益于农牧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农业收入稳步提高,种地积极性高涨,我们也拿到了数量可观的订单。”一〇三团维新节水滴灌带厂总经理毕雪滢说,这些订单可供应团场10万亩农田备耕需求,约占团场农业种植面积的80%。

“一年之计在于春,备好耕,就为增产增收打好了基础。”一〇三团七连职工宋政委说,2021年他种的番茄亩均产量达到12吨,挣了20余万元。今年种番茄有订单在手,只要品质好、产量高收入就高,所以备好农资很关键。当下一家人正四处选购优质农资,信心百倍忙备耕。

《兵团日报》(2022年2月24日第6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