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书香中品韵节气文化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2-28 16:58:03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新疆图书馆、兵团日报“团炬”客户端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

在书香中品韵节气文化

昆仑尼山书院桂芳妮老师指导前来参加活动的小读者穿汉服(摄于2月19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玲 摄

前来参加活动的小读者签到(摄于2月19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玲 摄

2月19日,活动现场,小读者和家长们在进行“手绘油纸伞”手工体验。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玲 摄

2月19日,新疆图书馆办公室负责人邢风翔给记者介绍近期新疆图书馆打造的一系列阅读活动。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玲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婷 实习生 曾彦超

2月19日,时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当日,由新疆图书馆主办、兵团日报“团炬”客户端联办的“新来雨露深,古韵油纸伞”——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节气活动,在位于新疆图书馆二楼的昆仑尼山书院举办。

特色活动普及节气文化昆仑尼山书院内陈设古朴典雅,入门处一张长方几上摆着两副围棋棋盘,两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围在长方几边下棋。小棋手们稚嫩的脸绷得紧紧的,专心致志地和父母对弈。

大厅的中心,参加活动的15个家庭,爸爸或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换下了臃肿的冬装,穿上了端庄典雅的汉服。孩子们身着浅蓝色深衣,如一个个精致典雅的小学子;家长上白衣下蓝裳,一个个也显得文气优雅。因为换上了以前从来没有穿过的衣裙,家长孩子都很兴奋,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

昆仑尼山书院的桂芳妮老师把“雨水”节气的相关知识对孩子们娓娓道来,孩子们学得专注极了。了解了雨水节气的知识,接着参与一场关于“雨水”节气或者春天古诗词的诵读比赛,孩子们踊跃举手,郎朗背诵出杜甫的《春夜喜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清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在场的观众都感受到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热情。

诵读完古诗词,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介绍油纸伞来历的视频,孩子们开始在一个个纸伞上涂鸦,用多彩的图画装饰着自己的纸伞。

桂芳妮说:“油纸伞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我国是最早用伞的国家,我们将了解雨水节气和油纸伞知识结合起来,加深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和理解。”

昆仑尼山书院是新疆图书馆与山东尼山书院联合建设的一个项目,立足新疆图书馆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群众生活的浸润,切实推进文化润民、文化润疆。

多彩活动打造精神家园

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特点是沉浸式体验,家长和孩子们在课堂中穿汉服、行汉礼;活动以节气结合民俗的方式开展,比如在元宵节制作花灯,在雨水节气制作油纸伞,端午节包粽子编花绳,大暑时节做团扇,小暑时雕版印刷等,从了解节气、背诵古诗文到制作手工等多元角度展示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现场参与者杜志峰很认同这种体验方式,他一边和女儿商量着在纸伞上画什么图案,一边对记者说:“平时工作繁忙,难得有这样的机会陪着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共同学习一个新东西,共同迎接一个新困难。”杜志峰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单位驻地在阜康市,只有周末才有时间陪伴孩子,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参加活动,成了他陪伴女儿的一个选择。

他说,节气文化其实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受环境限制,城市里的孩子离农耕很远,离土地很远,少有机会去了解体会。通过主题活动,孩子了解每一个节气对应的农耕活动,感受节气跟现代生活的交织。让节气融入现代生活,这样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今后要经常带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涵养和丰富女儿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乌鲁木齐市第36小学五年级的许苪萌大声背诵出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滁州西涧》。第一个勇敢地背诵古诗词,米春燕高兴地鼓掌,鼓励女儿。

“双减”之后,摆脱了繁重的作业,不用背着书包在补习班“转场”,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把“减”出来的时间用在孩子喜欢的事情上,让兴趣爱好提升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这是米春燕为女儿许苪萌制定的规划。许苪萌和妈妈已是第三次参加二十四节气活动,做花灯、编程、纸伞作画,许苪萌享受着动脑动手的快乐,也体会着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幸福。米春燕说:“今年春节,家里的春联、窗花都是她写的、剪的,现在她天天主动背诵古诗词。”

昆仑尼山书院成立半年来,组织开展的活动可谓亮点频出、异彩纷呈,线上开展“年画展览征集大赛”、11场国学讲堂公益讲座活动,线下推出传统二十四节气、新六艺体验、非遗技艺体验等10余场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桂芳妮说,“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明显感觉到来图书馆的家长和孩子增多了,每次活动在线上报名时半小时就满额,新疆图书馆成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

系列活动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昆仑尼山书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新疆图书馆文化润民、文化润疆的一个生动写照和缩影。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新疆图书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职能作用,拓展与延伸社会职能,满足群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新疆图书馆党委副书记、馆长历力介绍,新疆图书馆着力帮助读者获得服务新体验,联合自治区人社厅,赋能电子社保卡借阅图书功能,以读者为中心,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

历力介绍说,新疆图书馆联动全疆公共图书馆,共同推出“云上图书馆”送书活动。依托“昆仑讲坛”“尚书品读”“书香佳苑——新疆红色故事会”等系列活动,组织“书香新疆”系列品牌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潜在阅读需求。

2021年,新疆图书馆推出“阅百年历程 传精神力量”党史主题展览,展出珍藏红色文献260余种;建立红色书房,将300余种党刊、3万余册党史文献和音视频资源汇集成为“红色基因库”,线上线下提供党史教育服务,让党史学习教育可看、可听、可参与。现在,红色书房已被批准为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史教育基地。同时,将党史系列展览资源整合成“文化大礼包”,共享至全疆109个公共图书馆、35家高校图书馆,惠及各族群众760万人次。

新疆图书馆办公室负责人邢风翔告诉记者,今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疆图书馆着力打造“国风国韵”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推出昆仑尼山书院“文化年韵”系列等50余场跨年惠民文化活动,让读者深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据本报资料库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