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安里克·木哈买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进
2月28日,在六师红旗农场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里的美丽刺绣合作社生产车间,绣工疆安里克·木哈买德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制作一件挂毯。一丝丝彩线在她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图案就完成了。
今年54岁的疆安里克·木哈买德是红旗农场十二连的一名职工,也是美丽刺绣合作社的社员。这几天,她正和其他绣工忙着赶制一批装饰品。
“加入合作社以来,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足。”疆安里克·木哈买德说,相对于过去自己制作手工刺绣装饰品,加入合作社不仅帮她增加了收入,还有效解决了销路问题。
2008年,哈萨克族毡绣、布绣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发展好哈萨克族毡绣、布绣技艺,红旗农场投资800多万元修建了集生产车间、作品展厅、文化活动室等为一体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并成立了两家刺绣合作社,在传承哈萨克族毡绣、布绣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2012年,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建成后,疆安里克·木哈买德第一个报名加入美丽刺绣合作社。在合作社的这些年里,她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她制作的挂毯、床毡、地毯、沙发垫、花帽既色彩缤纷又针法细腻,现在她已经成了大家敬佩的能工巧匠。
绣工库尼扎·航哈斯拜刚加入美丽刺绣合作社时,制作的绣品比较粗糙,她经常向疆安里克·木哈买德请教。疆安里克·木哈买德总是手把手教她如何进行颜色搭配、如何用力才能让针脚更匀称。库尼扎·航哈斯拜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毡绣的技术要领,并在制作毡绣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制作出非常精美的绣品。
2017年6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举办,疆安里克·木哈买德制作的绣品参加了非遗项目竞技展,并获得第一名。她制作的坐垫、炕毡等绣品还在“深圳亚欧博览会”和“西洽会”上展出过。
在疆安里克·木哈买德的指导下,美丽刺绣合作社的社员刺绣技艺不断提高,她们的绣品既保留了毡绣布绣的地域性、民族性,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随着合作社的名声越来越大,加入合作社的妇女也越来越多。如今,社员有150多名,人均月纯收入已由原来的15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元。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我感到无比快乐。”疆安里克·木哈买德说。